近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60名,外籍院士12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名,外籍院士总数为111名。在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创新引领的大背景下,院士增选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第一梯队,这次院士增选有几个特点: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7岁,最小45岁,最大69岁,体现着新老接力、梯次接续;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一批长期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强化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贡献导向。而且,当选的外籍院士具有较高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如算法设计和无线通信专家罗智泉等。院士评选的导向性意义不言而喻,就是要适应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势。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标志着我国院士制度的建立。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体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章程修订内容最多、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并通过评选机制、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围绕院士选拔,我国建立了一套严谨、细致、科学、公平的评审流程,坚持和突出院士增选的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扰,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让满天星斗璀璨的孙家栋;从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的钱三强,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从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袁隆平,到为人民健康操劳的钟南山、张伯礼……他们以身作则,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并凭借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院士称号不仅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更好发挥院士作为科研领域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引领、带动更多科研工作者扎扎实实搞研究,端端正正做学问,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实现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