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泉州大开元寺(以下简称“开元寺”)坐落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佛教寺院。然而,多年以来,开元寺方丈楼时常被油烟气味笼罩,该寺遂将排放油烟的邻居刘某诉至法院。
日前,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法官经过耐心调解,妥善化解了该起涉文物相邻权纠纷,还千年古刹一片“清净”。
一根排油烟管起纷争
刘某是鲤城区大寺后某房屋的业主,其房屋南侧与开元寺房屋北侧相邻。因刘某在与开元寺相邻一侧的外墙加装厨房排油烟管,将排油烟管伸过围墙直接朝向开元寺僧人居住、办公的房屋窗户边,长期排放荤腥油烟,双方起了纷争。
开元寺认为,刘某这一行为不但污染环境,危害文物保护,更严重影响了僧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修行和办公,多次要求刘某拆除排油烟管。但经所在社区、派出所调解未果,刘某仍未整改、拆除。为了维护开元寺的合法权益,2020年10月,开元寺将刘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刘某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拆除其房屋与开元寺相邻一侧外墙的排油烟管。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更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妥善化解涉文物纠纷,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鲤城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郭昕婕多次到现场走访,察看排油烟管朝向及对开元寺房屋的影响情况,并向双方当事人了解详细情况。
刘某称,其房屋大约建设于1995年,当时开元寺与刘某相邻的房屋还未建,是一片空地,所以刘某决定将油烟管朝向空地。开元寺新建房屋时未对此提出异议,直到2020年初通过开元社区首次就此事联系刘某。
“我和大开元寺周边的大多数房屋一样,厨房只是用于日常一日三餐的饮食烹饪,不是经营餐饮行业,也没有排放任何空气质量不达标的气体或产生固体污染物,更没有破坏文物。”刘某说。
此外,刘某称,其自了解开元寺方调解意向后,积极主动配合社区和派出所调解工作,曾多次在刘某住所内就油烟管改造一事进行磋商,双方几近达成一致,但因旁边另一邻居的反对,未能顺利解决。
法官释法说理促和解
深入了解案件情况后,郭昕婕考虑到原被告系邻里关系,如果通过判决的方式处理该案件,可能会激化双方的矛盾,难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且经过前期多次走访沟通,原被告双方已有调解意愿,遂决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为了更好地化解纠纷,郭昕婕邀请专家陪审员泉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负责人、文物执法专家吴志诚担任陪审员,一起参与调解。
2021年12月25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一场调解在鲤城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展开。郭昕婕与陪审员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法律释明和情理劝说。
“你的部分厨房油烟管伸到开元寺地界内的侵权行为属实,长期排放荤腥油烟确实会影响到僧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而且开元寺是重要的文物古迹,我们都有保护它爱护它的责任……”郭昕婕对刘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另一边,郭昕婕也从有利于矛盾化解、促进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向开元寺负责人释法明理。“《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刘某尊重和理解开元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但刘某的生活习惯、历史沿袭、对自有不动产内厨房的合理使用权也理应得到公平保障……”
通过郭昕婕背对背劝说,面对面分析利弊、摆事实、讲道理,双方当事人纾解积怨、打开心结。
如何既保障刘某的生活需求,又不影响开元寺僧人的生活起居?随后,郭昕婕趁热打铁,与双方当事人共同讨论刘某家排油烟管设置的可行性方案。
最终,在郭昕婕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刘某自行拆除其房屋东侧朝向开元寺的排油烟管,另在该房屋西南侧新设排油烟管,新设排油烟管竖直向上,确保排放油烟不影响开元寺。
记者了解到,目前,刘某已拆除了其房屋东侧朝向开元寺的排油烟管。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千年古刹得到有效保护,该起纠纷至此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