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是我在丹凤县法院实习的第9天,下午,我终于获得了一次心心念念的下乡机会。此次下乡的主要任务是实地调查了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相关情况,同普通的离婚案件相比,该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被告(女)患有精神类疾病,但实地所见所感远远超出了去之前我预想的那样轻松。
因被告尚在丹凤县商山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我们决定前往被告娘家,了解若将来可能原被告离婚的话,被告监护责任如何落地落实和原告诉称情况的真实性。
下午两点,我们一行准时出发,共同前往位于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南沟村某组的被告娘家。行车途中进入一个深山沟,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通村道路尽管打成了水泥路,但路面却只有一车之宽,勉强一个车辆行走,而尚在山沟里居住的村民也并不多,零星有三两家门上有人。经过40分钟的车程,我们终于找到了被告父亲,其家里房屋破烂不堪,房子周围处处残垣断壁,在说明来意之后,便开始了解他家庭的一些具体情况。
经调查得知,被告系父母领养的女儿,自小智力便不如常人,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发病时便乱砸家中物品。被告母亲已于前年病故,家庭生活极度困难。被告在与原告结婚之前,被告父母已将女儿相关病情告知原告,原告仍表示可以结婚并将被告照顾好。婚后被告怀过一次孕,胎儿在八个月时经检查发育不全,原被告经商议后便对胎儿做了流产手术。现在被告娘家中仍有一个弟弟,是其父母所亲生,却也患有精神类疾病,年龄已三十有余没有成家且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被告父亲亲自照顾。
“我现在生活真的很难,如果女儿离婚后回到家中,我一个人实在也没办法照顾她们两个残疾病人,我都想过把两个孩子送到村委会,自己回家一包老鼠药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就没啥惦记的了。”被告父亲说。办案法官及时制止了他的消极言语,并给他做思想工作。法官有段话深深的触动了我,大致内容是:“你的家庭情况我们也了解到了,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即使你家现在的情况确实很困难,但是你也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态度,要相信党和政府,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努力把当下的生活过好。作为办案人员,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法律无情人有情,我们会努力让你们感受到法律有温度的一面”。经过一番劝说,渐渐的平复了被告父亲的激动情绪。
为以防万一和保险起见,接下来我们又前往了南沟村村委会,将相关情况告知村委会工作人员,想让村组织介入给当事人再做做思想工作。同时告诉村干部,如果上面有惠民政策,可适当向该家倾斜照顾一下,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南沟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相关情况已经知悉,一定会为其提供帮助。
在返回法院的途中,我感悟颇多。离婚,是基于合法有效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予以消灭的涉及人身的民事纠纷,离婚后夫妻间的忠贞、扶助义务亦随之消失。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常常被确认为完全不能自理、或者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部分不能自理的几种情况,这些均符合属于一方生活有困难法律所规定的情形,对方在离婚时应予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款项或者一定的财产,以保障精神病人在离婚后的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的秩序。因此,就本案来说,被告作为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关于其离婚后的生活、居住问题则是主要问题,同时还有一个就是如何落实好其监护责任问题。目前,在诉讼中认定精神病人的婚姻牵涉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规定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婚前隐瞒了精神疾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是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疾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的,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精神病人离婚,在离婚案件中存在诸多的特殊性。法院既要保护精神病人配偶的离婚自由,又要保护精神病人本应享有的被监护的权利。与精神病人缔结的婚姻,包括婚前明知对方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精神病人婚前隐瞒精神病史,婚后未治愈以及婚后患上精神疾病的情形。查阅资料,在Alpha案例库中进行精神病人离婚案件案例检索,其中,精神病人为被告的案件占比92%,即精神病人方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仅为8%。而从法院的判决来看,支持原告方离婚诉求并判决精神病人的配偶在离婚时一次性给付经济帮助的案件比例为27%,剩余73%被判决不准许离婚或者驳回诉讼请求。
本案的最终结局如何,那要看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合意或者法院庭审后根据案情和双方提供证据情况由法官裁判。不管是离婚还是不离,作为患精神病一方当事人既没有高兴,也没有痛苦,几乎没什么表情。如果不离的话,暂时似乎谁也伤害不到谁;如果离婚了,那当初原告要和被告登记结婚并且还那么隆重办婚有意义有意思吗?与其这么不负责任,倒不如婚前多花一两年时间好生了解,做足功课,被告有精神病治不了就不要与其结婚了不就没有今天这事吗?这个离婚案还告诉我们,没有考虑成熟就坚决不结婚,结了婚就不轻易离婚。否则害人害己。何苦来哉!
谁家的锅都是仰着烧。谁家的锅底都有灰。当我感受到被幸福环绕时,仍有许多人的生活依旧水深火热,在珍惜自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法官办的不仅仅是案件,也是别人的人生。作为一名法律人,我们更应该带头弘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为民情怀,尽力传递司法的温度,做一个暖心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