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谆谆嘱托,时刻铭记。一年来,南平市两级法院强化审判职能、深化司法服务,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护航“三茶”融合发展的新征程上,感恩奋进、担当作为,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贡献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充分发挥司法力量
助推茶文化源远流长
南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茶树品种、制茶技艺、茶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还是武夷道茶文化的发源地。“武夷茶博物馆”是南平市茶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但因建设用地纠纷受到影响。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中,主动靠前、联动联调,促成案件顺利解决,助力项目有序推进,彰显了护航茶文化的司法“加速度”。
一年来,全市法院创新司法服务举措,延伸审判职能,加强特色茶产业、茶文化保护。2021年11月,政和法院在政和白茶城设立服务“三茶”法官工作室,加强对白茶工艺、白茶企业、白茶文化一体保护;光泽法院与茶企业建立“院企联系制度”,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干坑小种红茶制作工艺量身定制司法“屏保”。
茶话会,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促进人际交流的媒介。全市法院以“茶”为媒,将其融入到审判执行工作中,以“茶化会”形式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解纷机制注入新动能。政和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融合政和白茶文化,设立白茶调解室,以茶元素营造温馨和谐环境,品茶叙情理、“化”纠纷,有效推动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工作。
强化审判职能作用
护航茶产业健康发展
好山好水育好茶,优质茶叶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南平全市法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和《民法典》“绿色原则”,提档升级生态司法保护,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产业优化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人文传承发展。一年来,全市法院一审审结生态案件594件,追究刑事责任289人,在坚决惩治滥砍滥伐毁林种茶等犯罪行为的同时,积极引导被告人主动认购碳汇29.1万元、补种林木35亩,切实守护好茶叶种植的一方山水。
推动涉茶矛盾纠纷高质高效解决,降低维权成本,才能让茶产业健康发展。一年来,全市法院积极构建诉前解纷平台,加强诉非联动,切实让纠纷化解在诉前,让茶企业摘掉诉讼包袱。建阳法院设立在漳墩镇的“诉讼服务站”,主动对接小白茶,为茶企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武夷山法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茶企协会与银行业协会建立联动机制,专门调处化解茶企、茶农等专项贷款类纠纷。
企业开到哪,司法服务就延伸到哪。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茶产业发展,2022年新春,全市法院把助推茶企作为“暖企助发展”活动的首个专题,走访调研的企业涵盖武夷岩茶、政和白茶、建瓯北苑贡茶等各地特色茶企,进行普法宣讲和座谈交流40多场,全方位、深层次为茶企“把脉”经营风险,增强茶企自主维权意识。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守护茶科技创新成果
加强茶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写好“茶文章”的“凤尾”,更是激发茶企自主创新的动力。全市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依法审理各类涉茶知识产权案件,武夷岩茶某知名品牌被侵权案入选全省十大知识产权案例。同时,南平中院积极沟通协调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南平巡回审判点,加强对涉茶专利成果、驰名商标认定和垄断纠纷的专业性审判,进一步优化涉茶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科技特派员为“三茶”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撑。全市法院借鉴这一制度优点,主动靠前,积极为“三茶”融合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支撑;浦城法院分别向重点茶企、茶协会派驻“法律特派员”,提供个性化“团购式”司法服务,提升茶企的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松溪法院与政府职能部门,建立“法庭+1+2+N”的茶企服务机制,加强法院与茶企常态沟通。
汇聚力量,才能形成合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茶科技的协同保护力度,全市法院主动加强部门协作、区域协同。2021年7月24日,南平中院牵头组织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六地法院联席会,深入座谈交流,强化跨域协同,凝聚合力护航福建“三茶”融合发展。全市法院主动联合政府、工商、茶叶协会等部门、行业协会,指导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建立“涉茶”案件协调沟通机制,精准遏制地理标志侵权行为。
茶,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也正推动着一个绿色朝阳产业迅速崛起。全市法院将始终把嘱托铭记于心,不断凝聚司法之力,尽忠履行司法之责,优化司法服务之举,以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南平走出一条“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