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如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办好民生小事实事,不仅是衡量审判作风的重要标尺,也是解民忧、纾民困的现实需求。
“解锁”这一难题,有没有好办法?
连日来,西安市未央区法院运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充分挖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用一系列暖心的举动,有效解决了诉讼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数字正义”的新成效。
4月8日,呼和浩特某混凝土公司的生产工地,机器有序运转,员工干劲十足,一派复工复产的新气象。
“太意外了!没想到不用跑腿,这么快就把难题解决了,这笔钱不仅支付了员工的工资,也使解封后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回想起这些年的“催款”路,该公司委托代理人感触良多。这是一个年产量达30万方的混凝土公司,由于资金周转多为现金支付,只有及时回款,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2016年10月,该公司与西安某公司签订混凝土购销合同。2018年6月,经双方结算还有22万余元货款未付。打电话、发信息,各种办法都想了,就是没有着落。可是双方公司均处于中风险地区,怎么办?
人民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建立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案件之上。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2月17日,他们点开了网上立案系统。“真没想到,未央法院的同志很快就回复了,案子转到庭上后,法官多次通过电话、微信与我们沟通,并引导我们在微信群中对账,一个月后安排网上开庭,月底就收到货款了。”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办法总比困难多,心无旁骛抓落实,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法官的职责和本分。
一个“实”字,既是院党组对广大法官的肯定,也是该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主方向。
3月19日,《人民法院报》头版“6分钟的云端领款新体验”引发了广泛关注。
原来,汉中市的何某,因疫情影响无法领取案件款,没想到,未央法院的执行法官首次通过“e法庭”,在线上很快完成案件款核对手续。
执行案款发还窗口迅速通过诉讼费款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支付,仅仅半小时后,欣喜的他拨通了法官的电话:“谢谢你,韩法官,我已经收到案件款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遇到矛盾纠纷不仅能解决,而且越省时省力越好。据悉,截至今年4月10日,未央法院网上立案1820件、预约立案1294件、跨域立案5件。借助“e法庭”、电话沟通、在线调解、微信开庭、电子送达等多种云端解纷方式,网上开庭1259件、网络庭审直播172件。
当通过“电话+微信+微庭审”,3个工作日调解两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件并当庭履行后,当事人发出这样的赞叹:“连法院都不用去,问题就解决了,真方便!”“只用了3个工作日就帮我们把钱要回来了,未央法院太高效了!”
为民,就是要以百姓心为心,把老百姓时刻放在心中。
当看到一个个因为网络刷单、盲目投资、电信诈骗引发的案件,未央法官深知,在推进平安未央、法治未央的进程中,化解难处、疏通痛点,这份担子愈发沉甸甸。
时代在进步,普法工作也要守正创新。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西部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金融消费者教育基地等多方联合举办的金融消费者(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中,未央法官线上宣讲金融法律知识,提醒广大群众理性投资,保护资金安全……
我们还看到,未央法院精心编印了1万份《法润民心》普法宣传册,将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和视频号二维码附后,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取大量的法律资讯,更为精准地将普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衡量工作成效,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最重要。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统筹疫情防控与审判执行工作,努力把疫情对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执行“不掉线”、普法“隔空说”……我们期待,这些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将会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注入更多的幸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