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图片 > 从心出发 落到实处

从心出发 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2-04-30 来源: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互助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为民办实事”十二条便民措施,从心出发,解民需、化民忧、纾民怨,多措并举,将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精准落实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从群众的“急”事抓起,为涉民生案件装上“加速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涉民生案件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密切相关,其办案效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互助县法院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2018年3月8日,被告琼某雇佣7名原告到海南州共和县一光伏电站工作,双方口头约定工资为170元一天,至2018年6月停工。后被告支付了部分工资,剩余部分一直未给付,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劳务费,被告以各种理由推脱不予支付,迫于无奈,原告诉至法院。经审核,法官对7件案件快速予以受理,并于当日通知被告到庭应诉。经过法官释法说理,双方本着自愿和互谅互让的精神,当庭达成调解协议,结案数额共计94951元,并于1月24日在互助法院二楼立案庭调解室全部履行。

  该案从立案、调解至工资发放不到一个月,通过法院的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及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7月5日, 互助县“东润国际名苑”“房地产项目一期1至4号楼交房仪式在“东润国际名苑”举行,106户业主喜领住房钥匙。

  2019年以来,互助县人民法院审结破产案件3件,清理债务14.89亿元,盘活资产21.08亿元,有效释放土地资源322.5亩,清偿职工债权1531.76万元,清偿农民工工资2475万元,2435户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

  从群众的“难”事帮起,为司法服务插上“爱的翅膀”

  “谢谢你们,大老远的专门把钱送到我们家里,我们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出门确实不方便,真心感谢你们”。

  

  2021年12月17日,台子法庭干警冒着严寒来到当事人薛某家中,为其送去案件款18000元。袁某与薛某于2006年3月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般,2007年10月薛某打工时发生事故致肢体贰级伤残,2013年双方因感情不和离婚。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承办人员经多方协调联系找袁某,督促履行义务,收到袁某交来的案件款,法庭干警马不停蹄为薛某上门服务。

  “感谢法官,把法庭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把法律送到了村里头”,村主任握着法官的手说到。

  原告王某与被告雷某相邻而居,原告与被告母亲因琐事产生矛盾。该案原告近年因琐事多次和他人发生争执在我院数次提起民事诉讼的实际,合议庭决定将此案进行巡回审理。庭后,工作人员就邻里纠纷应如何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及法律后果方面向在场旁听的群众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近年来,互助法院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通过把法庭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搬到案发现场,不仅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减轻了群众诉累,同时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张三和小娟原本生活美满,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2018年,张三在务工中发生意外致全身瘫痪,常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小娟在医院照顾丈夫一段时间后,将丈夫送到丈夫家后外出务工,后起诉要求离婚,承办法官从伦理道德等方面对双方进行劝解、心理疏导,耐心释明法律,引导两人回忆昔日相识、相恋、相处的美好过去。

  一杯热茶,句句暖心的关怀……通过法官和家事调解员情、理、法的劝解,双方终于敞开心怀,心平气和的表达己见,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小张和小王都是聋哑人,主审法官为切实保障残疾人的诉讼权益,充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通过“无声”加“传声”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聋哑夫妻的离婚纠纷,用司法温情切实保障特殊群体的诉讼权利。

  从群众的“愁”事着手,让诉讼服务“提质增效”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互助法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升级窗口服务水平,提升群众体验感,民事立案、刑事立案、家事立案、执行立案、跨域立案、文书送达等多个窗口,可为当事人提供现场立案登记服务和全国范围内的跨域立案服务,办理文书送达、法律咨询、诉讼费缴费及退费等事宜。设导诉员,专门负责对当事人进行诉讼引导,帮助解答当事人的各种问题,引导办理业务,指导当事人填表、网上立案、缴费等事务。专设便民服务区,将以往分散于各处的便民小物集中摆放,新增医疗箱、防疫用品、充电桩、办公用品等便民设备,供当事人急需。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引入智能诉状生成机、诉讼风险智能评估机、多媒体一体机等自助设备,全面推进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依托移动微法院,实现从立案、缴费、调解、送达等诉讼服务网上通办,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多元化的诉讼服务。

  同时,进一步巩固人民法庭方便群众的前沿阵地作用,打通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午间法庭”“夜间法庭”“周末法庭”“云上法庭”“驻村调解室”“双语法庭”等便民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疫情期间,大力倡导网上办案,减少人员流动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诉讼需求,减轻群众诉累。2022年4月1日至今,网上立案80件,审核通过61件,在线开庭2件,移动微法院线上调解11件。

  从群众的“盼”事做起,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胜诉权益得到顺利实现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解决执行难问题,关系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实现,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诚信基础,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实施,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互助法院坚持“打”字当头,“严”字当先,对拒执者敢于碰硬,果断出击,有力震慑拒执行为。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案件作战挂图,列出长期未结和近三个月未结案件,制定执行措施,在执行工作中强化部门联动,与公安、检察、金融、工商、国土、房产等17个部门沟通制定联合惩戒备忘录,利用互通共享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相互配合,推进失信行为跨部门监管,联合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自2019年以来先后开展“土乡利剑”、 “执行办案百日攻坚”、扫黑除恶“黑财清底”和“秋季风暴”等10余次专项集中执行活动,重点执行长期躲避、故意逃避的被执行人,执结了一大批“骨头案”,推动执行工作向纵深发展,真正把胜诉权益兑换成了真金白银,用“看得见的执行”赢得了群众的信赖。

  疫情期间,充分借助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平台、微信、短信等方式送达执行文书,运用电话、短信、微信沟通案情、释法明理,使用“智慧执行”APP平台线上办案,运用“线上”执行手段,有序地开展执行工作。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互助法院把涉民生案件的执行作为贯穿其中的工作重点抓紧抓实。积极开展“涉民生案件”节前集中执行活动,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2021年至今,共执结涉民生案件642件,执行到位金额550.38万元。

  这些只是互助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互助法院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到群众心坎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互助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原文链接:http://qh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4/id/666360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