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流行语,但什么是初心?我想答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梦想,世界能不能变得更美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而我认为初心就是那历尽千辛万苦仍甘之如饴的一汪清泉。
我在法院工作已七年,工作纷繁细琐,见过了无数群众的悲欢离合,体会到案件双方的心理纠结,法律赋予司法人员的责任重大。工作中出现的结案后偶有当事人不断的缠访闹访,更是提醒着我案件质量要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愈加让我认识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即使裁判结果不能令双方满意,也要释法析理,让当事人明白裁判依据与法律规定,正所谓“胜的明白,败的清楚”。
初心不应该只是情怀或口号,其价值更在于践行,尤其贵在持之以恒,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以取得更好成绩。为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愿与大家共勉。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法院人要深入践行党的路线。守初心担使命,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体到个人,最重要的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党的理论予以贯彻,以身作则,真切发挥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做一名优秀的法院人。
二是坚持公正司法,新时代法院人要强化服务提公信。人民法院最本职的工作就是定分止争,用司法程序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公正是公信的基石,也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法院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凡有过诉讼经历的人,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人民群众一般不愿来法院诉讼,这跟“厌诉”传统有关,更跟多数人不懂法有关,事实上强势地位的人对司法的依赖远低于弱势群体,所以说法院是弱势群体心中最后的希望。对我们来说办理一个案子可能只是日常工作,但对当事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只与法院打一次交道,这次的诉讼经历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对法院、司法公正的信念。人人守法、信法、护法对法院人来说,责无旁贷,培育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及提升司法公信力,更是需要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
三是加强提升专业技能,新时代法院人要立足岗位重学习。法律不是一成不变,司法实践更是错综复杂,要做到胜败皆服,人民满意,并不容易,调解虽是重要途径,但学习更是根本手段。学习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天然属性,更是提升案件质效的基础。随着案件责任终身制的不断落实,党和人民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案结事了,更要求每一个案件都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那么提升专业技能当然必不可少。
四是坚持履职尽责,新时代法院人要勇于担当比作为。随着社会转型,矛盾蜂拥而至,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要求更胜以往,自媒体愈发发达,案件复杂度随着经济发展,定性更加似是而非,这些无不挑战着法院人的工作能力,工作压力陡增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我们工作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不断提升司法技能,优化工作习惯,完善现有办案团队,适应新的司法环境才是解决之道。
作为法院人,每天面对的大多都是普通群众,处理的问题也多是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能决定国家民族命运,与党的伟大初心和光荣使命看似有着不小的距离,似乎也没有那么高大上。虽然一个法院人的工作平淡无奇的,但全国2000多个区县的几十万法院人的工作会直接对社会矛盾的化解和风气改善产生重大影响。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积公正之小流,无以成法治之社会;我坚信我们每一个法院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直面案多人少的困难,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多办案,办好案,将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落实好,将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兑现好,就是实实在在的坚守初心,更是旬邑法院人践行初心的生动表现。通过办好每一个案件,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