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柳青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以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故事主线,串联起刘巧珍、黄亚萍、张克南等人物的人生抉择和人生轨迹,生动展现了复杂不同“人生观”下不同“人生轨迹”的必然与偶然。
高加林是《人生》中“主角光环”不明显的主角,他爱读书,有理想,有抱负,但运气时好时坏,命运也总是和他开玩笑,以至于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生活的原点。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然而好景不长,被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给了高加林心灵上的慰藉。后来命运再次出现转机,高加林在他“二爸”的影响下,进城当了记者。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老同学黄亚萍,他觉得更能与黄亚萍说得来。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纠结,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巧珍离开后的一段时间,高加林发现黄亚萍娇气又任性,自己简直无法忍受,这时的他总会念起巧珍的好来。可木已成舟,高加林只能把心底的不满寄托在遥远又美好的南京,想到她的家庭能带自己到大都市定居,便忍耐下来。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这件事被情敌张克楠的母亲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高加林一时难以接受,甚至还想到了死。
全书结尾,路遥特意安排了整部作品中活的最通透的德顺爷爷开导备受打击的高加林。他用缀补钉的袖口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听说你今上午要回来,我就专门在这里等你,想给你说几句话。你的心可千万不能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这山乡圪了。”他用枯瘦的手指头把四周围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说:“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再说,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往后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
如今,再体味这段话,发现路遥简直是“预言家”。他借德顺爷爷之口说的,逐一应验。为什么呢?因为生正逢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每个个体只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总能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浪潮中踏踏实实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美好的生活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奋斗而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人生》点醒我,追求进步需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厚积薄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他勉励青年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除了人生哲理,《人生》也从典型人物塑造角度,给我了不少启发,为我编辑审核北京法院网稿件,尤其是关于塑造法官形象的稿件,提供了有益借鉴。《人生》中出场人物众多,主次分明、个性鲜明、不论着墨多寡,几乎都令读者印象深刻。这主要得益于路遥深入生活,将“典型化”创作手段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我们在讲好法院故事、法官故事,塑造法院和法官形象时,也应该在深入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基础上,做好人物的“典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