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曝光维权 > 买房者购买凶宅不知情 起诉返还定金获支持

买房者购买凶宅不知情 起诉返还定金获支持

发布时间:2022-05-28 来源: 北京法院网 作者:佚名

  交了定金,签了房屋买卖合同,才知道房屋内发生过自杀事件,于是买房者将卖房人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要求卖方返还定金。近日,房山法院审结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经审理后法院判决撤销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卖方向买方返还部分房屋定金。

  案情回顾

  王先生为居住需求,通过中介打算购买李先生位于房山区某小区的一套二手房。双方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前,王先生交付了10万元定金。签订合同后,王先生从邻居打听到,涉案房屋在几年前发生过一起上吊自杀事件。于是,王先生将卖房人李先生起诉至法院。

  王先生认为,卖房人李先生对于自己所卖房屋曾发生过自杀一事未如实告知,在此情况下,应构成重大误解,因此双方之间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属于可撤销合同。但多次单方或同中介人员一起联系李先生要求退还购房定金款,却遭到拒绝。现王先生起诉要求撤销双方之间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李先生返还购房定金款10万元。

  李先生辩称,不同意王先生的诉讼请求。首先,在房屋买卖交涉过程中,未曾有过任何隐瞒,从购买案涉房屋至今并不知道房屋内发生过自杀事件,且该自杀事件并非发生在居住涉案房屋期间。其次,王先生要求撤销房屋的请求不符合合同约定,所以不具有合同撤销权。

  经法院审理查明,2014年左右,涉案房屋内发生一起自杀事件。2021年,王先生为购买涉案房屋,向李先生支付10万元定金,并与李先生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李先生应保证在拥有房屋所有权期间,房屋内未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如李先生隐瞒上述事实,王先生有权选择解除合同或继续履行合同。

  法院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双方均不得任意撤销或变更。本案中,王先生与李先生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应合法有效。据法院调查,本案所涉房屋内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根据一般社会观念,案涉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事实属于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房屋出卖人李先生负有主动披露的义务。虽然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出卖方对于房屋权属及具体状况的承诺即保证房屋内未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但该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并非发生在李先生所有房屋期间,且李先生明确表示他不知晓房屋内曾发生过自杀事件,故不构成解除合同的条件。

  关于王先生主张撤销合同,法院认为王先生对房屋买卖合同中所涉房屋内发生自杀事件不知情,导致王先生对房屋具体状况陷于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与李先生就案涉房屋订立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属于重大误解;同时,该重大误解与李先生是否知晓或者刻意隐瞒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因素无必然关联。因此,王先生要求撤销其与李先生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理由正当,证据充分,法院予以支持。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王先生要求李先生退还定金的主张,具有法律依据,法院予以支持。但鉴于李先生对房屋内发生自杀事件不知情,对王先生没有恶意之隐瞒,且王先生自愿放弃2万元定金,视为对其权利的自愿处分,法院予以认可。

  最终,法院判决,撤销王先生与李先生之间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李先生返还王先生8万元定金。

  法官释法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为保障交易安全和秩序稳定,未违反法律强执行规定且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应属有效,据此作出的行为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因此,法律明确规定认定重大误解应具备的条件: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关于交易标的的性质、数量,以及交易的对象等;第二,行为的结果与行为人的意思相悖;第三,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与行为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行为人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只有具备上述四要件,行为人才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本案中,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动摇商品房买卖合同基础的一项重大事由。根据一般的社会观念,买卖房屋中若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买方对于房屋的选购以及合同的订立。王先生基于错误的认识,与李先生订立买卖合同并交付定金,如果不发生该错误认识就不会作出以上行为,故法院认定王先生选购房屋为重大误解,因此判决撤销合同并返还定金。

  


原文链接:http://bjg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5/id/67106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