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受理了一起朋友之间的民间借贷案件,经过案件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既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修复了原、被告之间的友谊。
该案的原、被告不但是同学,还是多年好友。2018年被告先后两次向原告借款共38万元,并口头承诺按月利率1%给付利息。双方约定2020年7月20日前一次性还清,然而在双方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被告却迟迟不归还借款,原告索要无果后,无奈将昔日好友告上法庭,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案件受理后,法官考虑双方是多年好友,对簿公堂必然是无奈之举,促成调解才是最好的化解矛盾方式,为了防止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造成传播风险,在征求当事人双方意见后,法庭决定适用“云间”庭审系统开展线上调解。第一次线上调解,法官和原告进入“云间”庭审系统后,被告却迟迟没有上线,拨打手机也没有人接听,最终这次调解因被告的不配合以失败告终。法官一边安抚原告,另一边也没有放弃调解工作,在随后的几天里积极与被告联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告接听了电话。
为了避免被告再次失联,疫情过后的吉林市刚一复工复产,法官便将二人约至法院,考虑到疫情防控要求,便在大门口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她劝解被告换位思考,不要因为经济纠纷伤害了朋友之间多年的感情,并告知其有关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拒不偿还债务产生的法律后果,希望他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早日解决纠纷。

被告表示,自己并不是有意拖欠借款,确实是因为去年家庭出现变故,经济十分困难,会积极配合法院,并向原告解释争取他的谅解。后法官又向原告进行了劝解,李某也表示两人是多年的朋友,不愿意针锋相对,愿意放宽还款时间,不用两个月,哪怕是两年只要能把钱还给他都可以,给他更多时间。


最终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两个月内向原告偿还本金及利息。双方当事人在门外停车的机器盖上签字按手印,成功调解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