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基层法治 > 服务企业月|“编空话”致企业名誉受损 道歉!

服务企业月|“编空话”致企业名誉受损 道歉!

发布时间:2022-05-28 来源: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平时生活中遇到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

  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

  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

  在朋友圈发布动态也要受法律的制约

  一旦出现侵权行为同样要承担责任

  近日,长岭县人民法院就审理了

  一起在朋友圈发文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件‍

  李某曾是某劳动服务公司的业务员,2022年2月,李某因务工人员报名一事与公司负责人张某发生争执并产生不满情绪,后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针对某劳动服务公司的不当言论,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某劳动服务公司诉至长岭法院,要求李某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李某认为原告某劳动服务公司处理事务不公产生不满情绪,理应通过合理途径解决,不应在未经查证属实的情形下,在网络媒体上发布贬损原告的言论,使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得以知晓并可能误信、误传,致使原告的名誉等社会评论在舆论中降低,已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原告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对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损失的诉讼请求,由于原告未能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判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零二十条第一款、第一千零二十五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李某停止对原告某劳动服务公司名誉的侵害。

  二、被告李某于判决生效后五日在其微信朋友圈范围内以发布信息的形式向原告某劳动服务公司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三、驳回原告某劳动服务公司其他诉讼请求。

  在信息化网络高速发展时代,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社交平台已成为公民“发声”的重要阵地。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遇到纠纷矛盾时,如果把网络空间当成出气筒,随心所欲散播不实言论,就可能引发侵权之诉。无论如何,冷静理智,依法维权,才是正道。本案的审理及判决,可以对网络环境中的类似行为形成震慑,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原文链接:http://jl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5/id/67011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广告服务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