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老厝厅堂里,一张小小的四方茶桌上,一块“茶乡流动调解室”的桌牌醒目立着,一场诉前调解在这里进行……
这是一起赡养纠纷。老王育有三个儿子,小王是其第三子。小王结婚后,老王便将家庭拆分为四户。2015年,老王因收入减少,要求3个儿子每人每年支付1200元生活费,大儿子、二儿子都按时支付,但是小王一直未付。
今年4月中旬,老王向安溪法院起诉,要求小王支付2015年至今应付未付的生活费9600元。
收到起诉状后,安溪法院感德法庭庭长刘建安考虑到老王年事已高,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尽最大努力化解双方矛盾,修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遂即时启动矛盾纠纷“茶桌调解”机制。刘建安与法庭干警联合当事人所在村调委会,一起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茶桌”流动调解。
5月10日上午,在老王家中,感德法庭干警和调委会工作人员与老王、小王坐在一起展开调解。
“他阻挠我修建门口埕和三化厕,导致我家里一楼地板、门口埕和卫生间到现在都没办法铺设,现在建筑材料也涨价了,还有孩子在读书,我的经济也挺困难。”调解过程中,小王表示自己十分委屈。老王称其不是阻挠小王修建门口埕和三化厕,而是小王建房没有按古例留下其屋后通道。
面对双方的争执,感德法庭干警和调委会工作人员联合做小王思想工作,一方面结合民法典关于赡养老人的相关规定,通过释法教育小王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同时,讲解孝敬父母道德典型事例,希望小王换位思考,一言一行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要感恩父母,以和为贵,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乌鸦尚有反哺之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无论自身经济状况如何、双方是否存在矛盾纠纷,都应当履行对年迈父母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这是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底线。”见小王有所触动,刘建安进一步说。
另一方面,感德法庭干警和调委会工作人员耐心做好老王的思想工作,希望其树立新时代新风尚,移风易俗,父子之间加强沟通,互相理解。
最终,小王在法律、道德的双重教育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父子双方化解多年的矛盾纠纷,尽释前嫌,达成调解协议。
至此,感德法庭依托“茶乡流动调解室”,诉前化解了一起赡养纠纷,同时一并解决了父子之间争执多年的相邻纠纷。
据悉,近年来,感德法庭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大诉前联调工作和诉前调解工作力度,根据辖区茶农多的特点,灵活运用“枫桥经验”,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成立“茶乡流动调解室”,邀请代表委员、茶农茶商开展“茶桌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