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大家说法 > 清风 | 日日行 常常做

清风 | 日日行 常常做

发布时间:2022-06-11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的《格言联璧》,意思是,天天往前走,就不怕千里万里路遥,总能到达;手中常做事,就不怕千件万件事多,总能做完。金缨借此启发世人,行而不辍、持之以恒,终能取得好的结果。

  万事从来贵有恒。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恒心的重要,将其视为修身、为学、立业的要则。从春秋时老子《道德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战国时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到南北朝时刘昼《刘子·崇学》“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古代哲人把从自然界观察到的现象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讲的都是“积累”和“坚持”的道理。只有注重点滴之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能成山之高、就海之大。

  日日行,至千里,要在坚持;积小流成江海,功在坚持。明初文学家宋濂少时家境贫寒,家中少书,就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十数年如一日,勤学苦读、焚膏继晷,成长为有明一代的大学问家。著名国画家李可染有枚“废画三千”的图章,画家黄均也有一方“曾绘粉黛三千”的私印,都是告诫自己作画不能懒,必须实打实地反复练,哪怕画废三千遍,不达理想状态也不罢休。正是凭着这样的劲头,两位画家才能不断突破自身、技艺日臻完善。若一日曝之而十日寒之,又哪有艺成之时?

  古人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干事创业贵在坚持,道理不难懂,但做到并不易、做到最后更是艰难。李时珍在写作《本草纲目》过程中,为弄清曼陀罗花的药性,不惜亲身试药,方得出“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的结论。其配伍、剂量、服用之法,不知经多少尝试,才能这样精准。《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附方11096个,要做到条条“博而不繁,详而有要”,得经历多少次咬紧牙关的坚持?天下事成在坚持,难在坚持,但再难也要挺下去。须知,古今之大事,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少不了经历“十年冷板凳”的落寞和“不见所增”的迷茫,唯有养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蓄积滴水穿石的精神,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达成目标。

  道虽迩,不行不至。纵览古今,无论个人还是国家,不管大业还是小功,每项事业都是一点一滴拼出来、日积月累干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说,要抵达千里万里之遥,就得日日前行;想做得千事万事,就得常抓常做。“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锚定理想目标,下日拱一卒的功夫,蓄善作善成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即使再远也终将抵达。(李玉长)


原文链接:https://www.ccdi.gov.cn/pln/202206/t20220609_1979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