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各地围绕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组织开展展览展示、文博知识讲座论坛、博物馆研学、互动体验、文艺演出、非遗展演、文化科技创新等线上线下活动,扩大全民参与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6月7日,“锦绣丹青 源脉传承——海南省非遗美术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用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艺术手段表现、展示、传播非遗,更具视觉感染力。(海南省海口市纪委监委供 苏弼坤 摄)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金竺村村民闻士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现在,他的制伞工坊里总是架上两只手机,一边制作油纸伞一边抖音直播,他说:“通过抖音,我想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杭州市富阳区纪委监委供 孙冬兰 摄)
江苏淮安市洪泽区的洪泽湖水上舞龙传统民俗活动,是当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为该区朱坝幼儿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感受舞龙的魅力。(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纪委监委供 陈凯 摄)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云南省安宁市开展非遗手工制香传承体验活动,让非遗“活起来”,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图为群众专心体验手工制香。(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纪委监委供罗阳 摄)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700多年的历史,2011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为,福建省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体验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术,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福建省宁化县纪委监委供 赖全平 摄)
2014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溪村传统造像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传统造像技艺第20代传承人正在进行创作。(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纪委监委供罗水升 摄)
蓝关戏是流传于山东莱州的一种古老戏曲剧种,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州市在保护非遗传承项目的同时,大力开展戏曲创作,图为莱州市京剧团、吕剧团联合演出蓝关戏原创曲目《四知太守》,以戏曲形式演绎杨震四知却金的故事,打造廉政教育的“莱州教材”。(山东省莱州市纪委监委供 马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