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的,何必伤了和气,有事儿得听‘法’。”
5月22日,村民陈大爷因邻居加盖楼房影响自家房屋的采光,差点和对方在“乡宴”上大打出手,所幸同桌的“法律明白人”及时送上“法餐”,告知双方相关法律后果,之后在人民调解员的帮助下顺利化解了这场矛盾。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司法局不断推进“送法进乡村”各项工作,村民逐渐从“遇事找族长”向“遇事找法律”转变。
如今,从日常村头大树下的“板凳唠嗑”,到重要节日重大事件的“乡宴家常”,大伙儿手边常备的不仅是花生米,更是深植脑海里的“法治大餐”。
育思维,深植厚培乡村法治土壤
5月21日上午10点,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远西村人头攒动,大伙儿听说村主任今天要请吃“法治盛宴”。
“我婆婆和我老公一起出钱盖房子,那我小叔以后有权利分吗?”“共同过道他老过界,怎么办?”村民的问题五花八门。
有别于以往的律师普法答疑,这次来送“法餐”的,是清一色的女法官。
福建省首个“蒲公英”女法官普法宣讲团
日前,晋安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组建福建省首个“蒲公英”女法官普法宣讲团,由41名经验丰富的女法官以及各审判执行部门优秀的审判辅助人员共同组成。
“蒲公英”女法官普法宣讲团成员一坐下,就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有法官给咱们解答法律疑问,还有啥不放心的!”刘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蒲公英”女法官普法宣讲团对《民法典》的编撰体例进行条分缕析,梳理讲解了《民法典》新增法律条文,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以“一案一例”的方式帮助大家加深对《民法典》法律概念以及条文意义的理解。
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向过往群众讲解民法典知识
此外,宣讲团从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入手,围绕《民法典》之“继承编-婚姻家庭编”,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遗嘱类型、遗嘱效力、法定继承顺序、夫妻共同债务、老年人如何预防理财诈骗”等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宣传讲解。
原定12点半结束的普法活动,硬是被大伙儿“拖”到了下午2点。“没事儿,能帮大家树立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理念,我们不虚此行。”宣讲团成员觉得此次活动意义深远。
2021年以来,福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围绕民法典、打击电信诈骗、打击非法集资、国家安全、生态环境等主题,开展“法治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1800多场次,发放法治书籍、折页等宣传材料3.2万余份,制作展板、标语1000余条,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
浓厚的普法氛围,对福州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福州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2月起,全市循序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八五”普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此,他们组织制定市县两级《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指导各县(市)区做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建档、造册及动态管理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2000余名,并结合“法治进乡村”、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工作组织“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维护稳定等,进一步夯实乡村依法治理根基。
乡村治,百姓安。在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乡村“法律明白人”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市法治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良法善治如一股春风吹拂在田间地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法治力量助推下不断夯实提升。
重调解,维护美丽乡村和谐稳定
土地确权、赡养纠纷等矛盾,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
“这也曾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谁都认为自己有理,最后弄不好就打起来。”福州市闽侯县一位村干部深有感触,“现在好了,我们有熟知法律的调解队伍,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
日前,村民陈奶奶欲起诉自己的儿子未尽赡养义务,了解到有人民调解的渠道,便独自一人来到闽侯县南通司法所寻求帮助。人民调解员立即找来双方了解情况。
陈柏潮老党员调解工作室
原来,陈奶奶的丈夫去世后,大儿子每月会给500元生活费,可最近已经连续两月未给生活费。这使老人大为不满,于是要求收回大儿子土地承包证中自己份额的土地,处理其地块的确权事宜。
早年,老人不肯出田地管理费,于是陈奶奶责任田的份额就由大儿子黄先生耕种后变更到其名下。黄先生认为,母亲说自己没有尽赡养责任并非事实,要回责任田才是母亲的真正目的。
“这块田我长期耕种,又是我名下合法的土地,现在土地有价值了母亲就来争夺,阻碍其对该地块的确权,我们无法接受。”黄先生说。
罗源县消费纠纷联动调处中心处理一起关于买卖房屋合同纠纷的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双方陈述,人民调解员以母子亲情为切入点,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分别开导双方当事人。同时,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初步的调解方案,取得黄先生夫妻同意后,着重做陈奶奶的思想工作,并认真向老人说明《土地法》等法律法规。
经过人民调解员有理有据的多方面分析疏导,双方终于当场签订调解协议:陈奶奶和黄先生夫妇一致同意,黄先生夫妇在原赡养基础上,每月多付200元赡养费,陈奶奶如遇疾病,所花费用也由黄先生分担一半。双方对此协议表示认同,一场母子可能“对簿公堂”的矛盾至此顺利解决。
福州市尤其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市司法局、市信访局联合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访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人民调解与公安“110”非警务警情对接分流机制。
“茉莉姐姐”调解团队应用社会工作技巧,组织婚姻家事纠纷案件诉前调解工作
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接受公安机关委托移送调解案件2195件,法院委托移送调解案件2175件,检察院委托移送调解案件64件,接受信访部门委托移送调解案件12件,其他部门委托移送调解案件81件。此外,市12348平台与110指挥中心平台采用三方通话等形式解决处理非警务类纠纷4692件。
同时,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乡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配齐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均至少配备了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全市配备了182名村(社区)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累计调解案件3.7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9%,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万余次,预防纠纷2.2万余件。
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显著
在“520”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福州市马尾区的群众有了一个新的好去处——琅岐红光湖法治文化园。
“常和老伴来这散步,如果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往河里丢杂物,我们都会跟他们说污染环境的法律后果。”满头银发的王大爷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有普法使命感了。
近年来,像琅岐红光湖法治文化园这样的大型法治文化公园或散布在乡间小面积的“法治口袋公园”,在福州越来越多,发挥着法治文化“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在惠及更多市民、村民的公共法律服务方面,除了法治公园这样的硬件设施,软件方面福州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琅岐红光湖法治文化园一角
福州市司法局148协调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1个公共法律服务指挥中心、12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3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现有12348语音呼叫坐席61个,市、县两级共设置13个法律咨询坐席,24小时不间断接听群众电话,免费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为加快实现“两快、两全”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目标,福州市司法局从2022年开始,打造“3+3+3”(推出三项普惠均等举措、创新三套便捷高效模式、打造三项智能精准服务)福州特色的“148”品牌,实现“12348”智能专业服务全面升级。同时,持续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示范点建设,全市266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聘用律师476名,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连江县渔民卞先生,正是这一举措的受益人之一。
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日前,卞先生在渔船上作业时不慎受伤,但因其是临时工,没有和船主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双方就民事赔偿事宜产生纠纷,事态不断升级。
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在了解情况后,努力做通双方思想工作,并告知卞先生,可就相关问题进一步咨询其所在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聘用律师,基于其经济困难还可申请法律援助,由专业的法援律师协助其走司法程序。船主在反复权衡后,决定与卞先生达成和解协议。
律师现已成为人民调解员之外,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的重要载体。2021年以来,全市律师累计接待群众3.9万人次,参与各类纠纷调解2536件,为村(社区)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建议956件,开展法治宣传讲座等普法活动858场次,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众送来锦旗
此外,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涉及农民工维权案件5529件,解答劳动权益保障相关法律咨询24519人次,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757万元,免收法律服务费用1989万元。
良法善治润人心。广袤的乡村盛行人情文化,在过去主要依靠“乡贤德治”,如今,在福州市司法局各项举措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榕城乡村深刻打上了法治思维烙印,以血缘、地位、人情为要素的“乡宴”,开始日益融入以公平、规则、标准为内核的现代“法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