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中院自2019年4月正式履职以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为辖区发展保驾护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3年来,该院结案36753件,诉讼标的总额达4367.17亿元。
精准落实上级部署
服务重大战略实施
市三中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一中院、河北廊坊中院构建协作机制,开展协助执行等合作167次,与雄安新区中院开展知识产权审判等常态化交流协作。该院完善涉京冀案件监管机制,加强催办督办和重大案件监管,审结涉及项目投资、商贸服务等涉京冀案件10502件,其中一起案件入选本市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典型案例。
围绕津滨“双城”发展,市三中院不断健全司法举措,依托党建联盟等开展常态化司法问需,将服务单元精细到园区、产业,推行诉讼保全信用担保、“要素式”审判等精准服务措施。针对重点案件,健全党组定方向原则和审委会研判政治、社会效果机制,加强类型化案件研究,稳妥审结涉京津城际铁路至于家堡延长线等案件。
该院制定了建设现代化法院五年规划,明确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871”生态工程建设等33项重点工作;出台保障疫情期间辖区发展措施,处置涉疫纠纷标的额达32亿元;制定在线庭审规程,线上开庭3495场次;主动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成立涉外办案团队,指导辖区法院作出全国首例认可无形资产融资裁判。
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维权举证难、赔偿低等难题,市三中院不断深化探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656件,引入经济学分析法等,实施惩罚性赔偿6300余万元。其中,该院审理的侵害QQ声音商标权等全国首案形成良好示范,天津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公信力持续提升。
由于集中管辖的技术类案件专业性较强,市三中院率先在全市引入技术调查官制度,形成技术调查官广泛参与、技术咨询和专业鉴定有力补充的经验做法,审结技术类案件694件。紧扣本市科技战略布局,构建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就科技攻关涉及的司法问题深化研究,妥善审理本市化工科研领域标的额5亿元的技术秘密纠纷。
此外,该院参与制定《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其中29项建议得到采纳。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委等构建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执法、司法全链条保护;建立专业人才司法实践基地,与高校开展人员互聘、调研培训等合作;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保护氛围。
畅通经济循环
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为提升司法参与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市三中院与市二中院、天津海事法院等单位联合推出18项司法协作措施,定期对涉企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分析,出台“企业无讼证明快速办理、取消非必要鉴定评估”等多项举措,缩短诉讼周期、降低维权成本,共审结涉企案件23296件。
同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完善涉民营企业案件评查机制,依法认定股权性融资“对赌协议”等市场活动法律效力,妥善处理无偿收回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存有抵押权等疑难问题。审结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950件,对使用“海河乳业”相似包装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针对辖区特别是滨海新区企业多、经济体量大等特点,该院充分运用“活封”、“一揽子”处理、债务互免等措施,妥善解决“绿色发电”等重大项目运营纠纷,帮助一批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市三中院围绕服务保障安全发展,制定多项常态化工作措施。围绕涉民生经济类犯罪,健全与有关单位联动和追赃机制,在审理的一起诈骗案中挽回群众损失3.7亿元。为适应金融发展新趋势,该院与金融监管等部门构建协作机制,妥善审结1031件金融案件,标的总额880余亿元。
与此同时,市三中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行上诉案件适用电子卷宗、辖区电子送达集约化等措施,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00余项。成立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与证监、仲裁等部门深化诉源治理,多元化解纠纷4956件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市首例侵害烈士名誉权等案件中弘扬主流价值;审结“未成年人网络打赏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推动直播平台加强监管。
市三中院以服务支持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与辖区构建府院联动机制,搭建沟通协调和指导依法行政平台,推动解决“僵尸车”治理等执法难题。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出庭应诉率达100%。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执法问题,该院发出司法建议9份,提供业务培训20余次,为辖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