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大名县是河北省十大人口大县之一,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20个乡镇中涉边乡镇为10个、占比50%,涉边人口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49%,社情复杂,群众通婚、经商、物流等往来频繁,跨区域纠纷时有发生。2019年起,大名县司法局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和创新,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破解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难题,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为创建冀鲁豫三省结合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富强美丽和谐幸福新大名提供了坚强的法治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重点合力推动
在当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名县司法局创新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法和路径,成立县社会矛盾调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书记任“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各乡镇“一把手”作为跨区域矛盾纠纷化解的牵头人,村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一肩挑”,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统筹协调和日常工作,形成了县级主建、乡镇(部门)主干、干部一线、群众参与的跨省域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机制。县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专款用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机制破解难题
为了妥善解决涉边矛盾纠纷化解问题,大名县携手山东省莘县、冠县和河南省南乐县共同签署了《关于建设冀鲁豫连接三省、连通民心的“新枫桥”实施意见》,确定共同目标,规范调解程序。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跨省界纠纷调处“连心桥”。建立起三省四县县、乡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县级每年一次,把方向、划路线、定目标,协调解决跨省域矛盾调处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研判分析矛盾走向,制定下一阶段工作计划;22个涉边乡镇每季度一次,联合排查矛盾纠纷,全面掌握纠纷动态和社情民意,共同研究预防和解决纠纷的办法措施。
(二)推进资源共享制度,涉边通道“零障碍”。涉边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及调委会信息共享,印制通讯录,渠道连通无障碍。并建立涉边乡镇司法所及调委会成员信息沟通制度,各调解员之间为调解工作提供交通、通讯等必要保障,畅通合作渠道,方便服务群众。村级调委会换届后,各县及时互相通报新换届调委会信息。大名县司法局统一印制排查调处文书,提供制度模板送鲁豫各县共用,统一调解流程,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书同文、事同轨”。
(三)完善矛盾联合排查调处制度,源头化解“零遗漏”。在10个涉边乡镇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挂牌成立跨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每月定期联合排查,对排查出来的涉边纠纷抄单、派送及时化解调处。乡镇、村两级建立网格调解微信群,由乡镇干部、司法所、法庭、派出所等部门和各村调委会主任,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担任网格员,方便群众有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形成乡镇主干、村级部门一线,多方参与,多元化解的“同心圆”工作格局。
坚持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助推发展
(一)建立“1+N”调解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五调联动”。在人民调解的基础上,创新建立“1+N”调解工作模式,逐步细化丰富调解模式,梳理各方资源,将“碎片式”资源向“体系化”资源共享推进,实现“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党建、庭调、行政调、乡贤、社区”等17个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全面推进“五调联动”(诉调、警调、政调、检调和访调)。
(二)重塑调解绩效评价机制,将“潜绩”量化为“显绩”。为提高调解员积极性,实行红色调解员等级补贴激励保障机制,科学制定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评的指标体系,按照政治素质、执业纪律工作等标准,将调解员分为一二三等级,根据调解员等级和案件等级给予补贴;跨区域案件以高于普通案件1-3倍的标准叠加补贴,补贴“上不封顶”,直接与平安指数、调处案件数量质量,治安发案率,诉前调解率,年度信访量等指数挂钩。
(三)实行调解队伍专兼结合,多方力量共下一盘“调解棋”。全县有调解员2043名,在此基础上,吸收村干部、法律明白人、乡贤和“五老”人员兼任调解员,进一步充实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量。除兼职调解员外,每个乡镇两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坐班接访解纷、化解矛盾。通过以上举措,最大限度吸收壮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队伍,实际参与的人员力量达到了4500余人,有效解决了人员短缺、力量不足的问题。
2021年,大名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800余件,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600余件;法院系统诉前调解2000余件,诉前调解率达到47.31%,调解撤诉1312件,调解撤诉率25.88%,同期判决率下降5.8%,名列全市第一;公安系统调解1100件,治安发案率同比下降11%,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6.3%。全县到市以上信访量同期下降70%以上,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发生,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了“大医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