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安网6月7日讯(通讯员 滕 倩 杨重遥)雨洗山光新绿,风吹稻花阵阵香。春归夏至,普法当时,在有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之称的湖南省津市市大关山村内,50名村民代表正齐聚在支部会议室,开展新一轮的村规民约修订讨论,代表们争先踊跃举手提问:“秸秆禁烧为什么罚款?垃圾分类有什么作用?……” “焚烧秸秆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处置不当容易引发火灾,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焚烧秸秆污染环境是可处500元以上到2000元以下的罚款。”津市市司法局金鱼岭司法所负责人马竞向村民耐心解释道。 打开了话匣子,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法律诊所”的帮助下,热烈地讨论开来…… “今天多亏了你们来,有时村民追到我们屁股后面净问些偏门的法律问题,我们水平有限,有时抠破脑壳也想不到怎么回答,现在有法律诊所的同志过来坐诊,可算是缓解了我们的压力!”村支部书记欣慰地说道。 今年以来,在津市市委、市政府全域打造南北双环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号召下,金鱼岭街道坚持法治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基层治理,做强乡村旅游,做大村集体经济。在市人大、市委政法委、司法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2个“法律诊所”,帮助村(社区)在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中扫除法律盲点,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家“坐诊”,法律服务“不打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及时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是法律诊所的设立的初衷和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此,市人大牵头,在各镇街组建了35个法律诊所,由人大代表、政法干警、执业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人员共同参与,实行专家“坐诊”轮流“值日”的方式,每2个月在各村(社区)开展一次定期坐诊,坐诊时间为半天,坐诊人员集中在村(社区)坐班,现场解答群众法律问题。严格按照矛盾调解“三二一”工作法操作流程,在网格内推行“一问、二查、三访、四分类”,将网格责任具体到人、服务对象全部覆盖,实现了“小网格大融合”。 网格“巡诊”,精准把脉“开良方”。按照“网格全覆盖”要求,依托平安网格微信群,实现网格管理平时起作用,战时真管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贴合群众现实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不定期巡诊。今年4月以来,仅大关山村累计开展各类政策宣讲10余次,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21起,收集社情民情快递、群众意见建议等33条,做到网格问题“快发现、快掌握、快反应、快处置”。 线下“接诊”,即时服务“暖民心”。围绕宣讲政策方针、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帮办群众实事等内容开展工作。综合运用平安网格微信群、电话、QQ、手机APP等线上法律服务载体,全天候提供在线法律服务,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服务。同时,针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重点群体,按照“能帮即帮、可办即办、需报即报”原则,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暖心帮扶行动12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3件。 联合“会诊”,疑难问题“大解决”。对于无法及时处理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及群众反映、咨询较为集中的法律问题,由牵头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负责收集汇总,最后报市司法局,由市司法局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联合会诊”,有效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事态不升级”。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2022/06/07/113628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