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赵晓冬同志响应组织号召,到潘集区夹沟镇蔡郢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记者走进蔡郢村,试图寻找当年赵晓冬留下的身影与足迹,令人有些意外,时隔十年,现在的蔡郢村都还记得赵晓冬。
整整十年,乡亲们还很感激他。
“这就是当年赵书记生活的地方。”蔡郢村老书记李廷生带领记者来到老村部,指着一间土房说。当年村里条件困难,他在村部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脸盆。
“我们一开始只听说是法院下来的干部,法警队的,我们就想警察哪里懂得村里的发展,只是来过渡一下,要两年工作经历就走了。”然而,赵晓冬的踏实肯干很快改变了李廷生的看法。
如何熟悉工作?赵晓冬要来了全村居民的档案,每一户人口、土地、住房、贫困状况、致贫原因他都一一了解。由于吃住在村,一有时间,赵晓冬就挨家挨户走访,熟悉村情村貌。为了走访方便,赵晓冬自费买了一辆摩托车,经常穿梭在村中。
“他都是下午3点多或者晚上7-8点到农户家,因为他知道我们村人热情,赶上饭点就一定会留他吃饭,所以他有意错开时间。每到一户,他都叫得出户主的名字,顶多喝一杯茶,就聊生活、聊想法,还会用笔记下来。”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是赵晓冬当年建设美好乡村的心得。
2年时间,他带领村民对村委会和居民活动中心进行修缮,粉刷内外墙体600余平方米,硬化村委会院内广场800余平方米,建起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一批群众活动设施,村委会面貌大为改观。
在得知村中电灌站因长期缺乏维护导致机器故障后,赵晓冬主动寻找专业维修人员并筹集资金,使电灌站恢复正常使用,解决了村内的土地浇灌问题。
李廷生带着记者来到蔡郢村“鸡司令”李多新家。李多新是当地蛋鸡养殖的“小能人”,人工喂料、自动给水、恒温控制……从饲养到集蛋,李多新的养鸡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赵书记,真是好人啊!”李多新站在自家的养鸡场外,指着颇具规模的鸡舍说,“我当年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到外地学习,对饲养蛋鸡有了经验,但我没有资金,赵书记知道后,多次到乡里、镇里去给我争取,帮助办理了无息贷款5万元,我才做了起来。”
养鸡场初具规模后,李多新想在提高鸡蛋品质上做文章。赵晓冬就帮助李多新联系大学教授、外地养殖专业户,带着他上门请教种禽品种来源,培育期品控和鸡蛋清洗、烘干、封釉、分级,来提高鸡蛋品质,对接更好的客户,扩大产品影响力。
“养鸡场有了起色,但赵书记叮嘱我,一方面要抓紧搞机械化养殖,把蔡郢的鸡蛋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要回馈乡亲,通过鸡场扩增带动周边劳动力,对农户进行指导,把技术分享给他们,带动他们致富。”
赵晓冬离开蔡郢村时,当地蛋鸡规模化养殖从零发展到全村蛋鸡存栏4万余羽,5000羽以上养殖户达5户。到2022年,全村蛋鸡存栏11万余羽,5000羽以上养殖户达13户,200羽以上养殖户30余户。
2022年5月17日上午,赵晓冬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淮南市大通区殡仪馆举行。蔡郢村10余名村民自发前来,因疫情防控需要,在会场外分散等候,久久不愿离去,送“赵书记”最后一程。
二次驻村,带来的是幸福和希望!
“前圩前圩,前进路上要突出重围嘛。”2021年6月,一辆警车载着赵晓冬和他的两名队员,颠簸在去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的路上。这是赵晓冬第二次驻村工作,到凤台县杨村镇前圩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前圩村位于凤台县杨村镇西南部,全村辖7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耕地4135亩。但由于位于三地交界,老百姓经常说,前圩村鸡鸣闻三县,全村人口985户3101人有一半在外打工,作为人口流失严重的“空壳村”发展产业谈何容易。怎么干?谁领头?
恰逢村两委换届,赵晓冬决定来一场前圩村发展大讨论。
“我不是来躺平的,我和大家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振兴工作队和村里的干部不分彼此。”6月29日,刚到任的赵晓冬就给村里党员干部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七一党课”。围绕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共同出谋划策,展开了一场掏心窝子的讨论。
正是在这次讨论会中,针对劳动力流失,耕地抛荒、经营粗放、集中成片经营难度大的问题,两委决定向先进试点村学习,搞“生产托管、统一经营、代耕代种”的“大托管”。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赵晓冬带着村干部,骑着电瓶车,到一些家中只有老人、“有地没人种”的农户家中,解释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引导加入合作社托管服务。为了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他向当地农委申请低息项目资金50万元,为两家合作社解决了购买设备、新建厂房问题。
2021年,前圩村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土地从2020年的1000余亩,提升至2600余亩。其中,前圩村谷香满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赵晓冬帮助下,获得帮扶资金后,迅速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在托管本村1008亩土地的基础上,还为外村提供秧苗插种服务4000亩,月烘干稻谷能力达3000吨。
现年70岁的村民黄永学,儿子媳妇均在外打工,家中11亩土地无人耕种,在赵晓冬的劝说下,他将家中土地进行托管,每年增加收入8000多元。
同时,在赵晓冬建议下,淮南中院牵头投资70万元建设一期二期光伏项目发电工程,现前圩村集体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共计134kw(60kw+74kw)已并网发电,每户每年增加收益1200元。
农民的生产有了保障,赵晓冬又开始着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改变,从修路开始。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修建道路2500余米,将水泥路修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还在村内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在全村推行“美丽庭院” 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20户,示范户在村公示栏中予以通报表扬,激发村民改善生活卫生条件的内生动力。
依托本单位普法宣传优势,赵晓冬争取资金22万元,建设了前圩村民法典法治文化广场,法院干警多次开展普法进村委、进农户活动,为“平安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晓冬包保的农户苏传兵,由于腿脚残疾,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骑着三轮车去贩菜。去年腊月二十八,冬夜寒冷,赵晓冬把自己一件崭新的大衣送给了苏传兵。
苏传兵在大年里穿着厚厚的大衣,逢人便说:“这是赵书记送给我的新大衣,可暖和了。”
“赵书记真的是好人啊,怎么就走了呢?”这件大衣至今还在苏传兵家中。
无论是在26年的从警生涯中,还是在选派帮扶工作第一线,赵晓冬不惧急流险滩、持续攻坚克难、甘于乐于奉献。东方欲晓,前路迢迢!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就在,力量就在……(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