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大家说法 > 警察法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

警察法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

发布时间:2022-06-20 来源: 平安广西网 作者:佚名

  警察法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

  ——《警察权法律规制与保障研究》评介

  □刘红岩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警察法学近年来越发受到法学界和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展开警察法学研究?自警察法诞生以来便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事实上,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以及相应学科的形成是一个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客观上需要有一系列调整同类性质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存在,而且需要人们通过对法律规范及其调整下的社会关系的深入研究,从主观上认识到将其作为独立法律部门和学科加以研究的必要性。清华大学余凌云教授认为:“警察法学研究应该是针对警察法的实际问题(无论宏观或者微观),采取多维研究视角的自然整合。”可见,我国警察法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探讨。

  日前,陈华教授新作《警察权法律规制与保障研究》出版问世。该书选择从法学视角审视警察及其制度发展现象,但并未一味沿袭传统“控权论”研究进路,而是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国情和语境,以“规制”与“保障”并重的立场探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构建警察法律与制度体系。该书是国内近年来较为系统且为数不多的以警察权为研究对象的警察法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丰厚了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当前我国警察法学研究整体格局仍然较为滞后,这与其在法治国家建设中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极不相称。为推动法治公安建设、繁荣警察法学理论研究、促进公安执法经验交流,2016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暨首届警察法治论坛上,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程琳指出:“我国警察法学研究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少,尤其是以警察权为代表的基础理论研究亟需展开。”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以《警察法讲义》(第二版)、《警察法学通论》、《警察法哲学论纲》、《比较警察法学研究》为代表的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接连问世,尤其是余凌云教授的《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警察权研究》、陈晋胜教授的《公安警察权与公民权关系研究》等成果填补了警察权研究空白。陈华教授深耕警察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多年,在国内警察法学研究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警察权法律规制与保障研究》无疑可视为该领域的又一扛鼎之作。

  二是结构合理、论证严谨,遵循学术规范。《警察权法律规制与保障研究》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为“警察与警察权”“警察权的宪法基础”“警察权的法律规制原理”“中国警察权的法律规制实践”“警察权的法律保障”“新时代警察权法律规制面临的挑战”。从结构布局上,该书遵循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范式,严谨细致地对警察的历史发展变迁和警察权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等展开规范研究。该书尤其注重史料和文献的梳理分析,选择回归历史视角反思警察权在当代的内涵与特征,探寻警察权在法治国家中的合理定位,以及如何从价值层面设计好我国警察及其权能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有着深厚宪法学研究背景的学者,作者遵循“根本法—部门法”研究逻辑,将警察权纳入宪法历史维度,探讨了警察权的宪法渊源和我国宪法文本中的警察权。这样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在现有警察法学研究成果中并不多见,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值得赞赏的是,在“中国警察权的法律规制实践”部分的论述中,该书始终坚持中国立场,认为“中国警察权的合宪性控制必须结合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始终围绕在执政党对警察的绝对领导下展开”,这样的观点是完全符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也是将“政治建警”宗旨融入法学研究的体现。

  三是提出了“警察权法律保障”命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和纠纷解决机制简单滞后之间的矛盾将警察推向了社会矛盾治理的最前端,特别是近年来人民警察在执法中频繁遭遇各种无端侮辱、谩骂、造谣乃至暴力袭击,警察伤亡人数多年持续高位,警察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弱势群体”。作为对警察执法现实问题的回应,该书立足于中国语境,将“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权益保障”这一过往偏向于实务研究的议题凝练为“警察权法律保障”命题,从“法律如何保障警察功能实现”角度进行理论阐释,显示出作者作为一名具有警察身份的公安院校教师善于捕捉学术热点的问题意识以及关切警察执法实践的初心使命和学术情怀,同时也延展了国内警察权研究的宽度。

  四是适度保持了警察权研究的开放性与前瞻性。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中,作者描绘了一张面向未来的警察执法图景:既揭示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时代下,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网络违法犯罪的负面效应,关注经由高科技警务技术的普遍使用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危机等“热问题”,又关注了仍在进行中的监察体制改革,思考公安机关如何依据宪法、监察法与监察委员会展开执法合作这一“新问题”,还意识到“新时代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考验,国家治理转型升级意味着警察权的同步进化,警察权将面临着新治理格局下的再定位”。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但通俗易懂接地气,而且将警察权研究视野从理论转向身边的社会现象,并以一种“未完成形态”呈现出未来警察权研究的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

  金无足赤,瑕不掩玉。虽然全书的编写体例仍有优化空间,部分内容论证深度也有待加强,但该著作对问题的研究能够始终紧扣国情并扎根于基层警察执法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对警察法律体系构建、法治公安建设以及警察法治素养提升具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同时对警察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具有参考价值,对公安学、行政法学(警察法方向)专业学生亦不失为一本开拓视野的参考书。

  (作者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公安法学院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pagx.cn/html/yaowen/202204/26-641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