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健康人格,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滨海新区社区矫正管理支队与滨海教育矫治所塘沽二大队密切协作,在传统矫正方式的基础上,创新通过“3-3-4-1”个案心理评估程序,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并积极探索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沟通四原则”。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水平。
所谓“3-3-4-1”个案心理评估程序,即3个阶段、3个矫正群体、4个心理咨询手段和1个矫正方案。“3个阶段”是指入矫的前中后期,做到前期有对策,中期有调整,后期有回访,对矫正周期做好闭环处理;“3个矫正群体”指的是派警监督管理、家庭预防和学校联防,全面掌握其家庭情况、学习状况、生活现状等基本信息;“4个手段”指的是运用4种心理学专业量表,对未成年社矫对象的性格、心理状况、行为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归因;“1个方案”指的是针对未成年社矫对象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矫正菜单”,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增补自选动作,完善矫正个案。
同时,滨海新区社区矫正管理支队探索提出“沟通四原则”,即严格管理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原则、心理接触和心理相容原则、因人施教和因刑施教原则、改造和塑造并举原则,及时对未成年社矫对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化解矛盾冲突,引导未成年社矫对象排解各类负面情绪。
去年夏天,社矫支队迎来了一个特殊的社矫管理对象——因盗窃被警方处理的未成年人张某。张某在父母和邻居眼中一直是孝顺又热心的好孩子,他究竟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经过前期调查走访,工作人员发现张某很可能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想通过盗窃财物来满足自己与同学攀比的虚荣心理。在后续接触中,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从家庭方面入手和他耐心沟通,从其父母辛苦忙碌,谈到只有勤奋自强才能改变命运,慢慢帮张某敞开心扉。张某坦言,家庭经济上的不富裕让他在同学面前感到自卑,所以才一时糊涂做了错事。
就这样,在之后的矫正方案中,除了规定的矫正项目外,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入树立正确三观的教育引导项目,4个月后张某顺利解矫,已能正视自己的家庭情况,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