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形势,公安工作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群众期盼,是适应现代警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机关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主动担当作为,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020年下半年,淮南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把公安工作置于大势全局之中研究把握,将110接处警模式改革作为深化公安改革的第一要务,大刀阔斧整合警务资源,重塑警务机制,再造警务流程。经过5个多月的科学谋划、筹备,于2021年1月10日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拉开全市公安机关110接处警模式改革试点的大幕。
一年多来,通过积极构建完善“网格化布警、一体化巡处、扁平化指挥、可视化调度、规范化处警”的现代警务运行模式,淮南公安110接处警工作由过去以派出所为主体调整为以特巡警为主体,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五个环节,不断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出警速度、处警质效、治安控制力、基层派出所减负力度和公安队伍战斗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任务。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改革后的110接处警模式,打破过去多层派警造成的时间壁垒,所有警情指令均由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直接下达至街面屯警作战单元,指令流转时间由过去平均2.5分钟压缩至目前的40秒,各警务驻勤工作站平均出警速度控制在3分钟以内,较改革前快约70秒,实现了从“快速反应”到“秒级响应”的转变。
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要求,市公安局打破派出所原有辖区界限,统筹市区面积、警情数量、治安状况等情况,在全市科学划分21个接处警网格,组建专业接处警队伍,制定并落实《接处警工作“六个规定动作”规程》,让专业警干专业事,让110接处警工作更专注、更规范、更高效。各警务驻勤工作站按照“2名民警+4名以上辅警”标准进行配置,确保24小时有接处警民警和警车值守。每个网格的警情处警工作明确到岗,实施“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机制,确保网格内警情及时响应。各网格内警力就近出警的同时,邻近网格做好随时增援准备,彰显“聚则成拳、散则成网”的实战效果。
针对过去接处警层级多、转接慢的短板,市公安局借助接处警模式改革,推动扁平化智能调度,实现从“现场应变”到“团队指挥”的转变。改革中,市公安局遴选6名具有实战指挥经验的民警担任专职指挥长,赋予指令下达、信息归口等7项职能,行使辖区内警务工作最高指挥权力。
情报指挥中心建立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把全局350M数字集群电台、警务通、带4G图传功能的警车全部上屏,做到警力、警情、警车“一屏显示”,报警点位、警情现场、警力部署、处警过程“四个可视化”。通过固化一个由专职指挥长领导、多警种辅助的“1+N”值守模式,实时在线可视化调度警力,开展现场搜寻救援、秩序管控、原因调查等工作,打通接处警工作“末梢神经”,警务指挥效率实现倍增。
改革之前,公安派出所承担着110接处警、提供社区服务、开展治安管理和安保维稳等多项工作,其中110接处警占用民警的时间和精力最多。通过110接处警模式改革,90%以上的接处警任务由警务驻勤工作站分担,大大减轻了基层派出所负担,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更多警力回归主业,专注于社区管理、安全防范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了从“下社区”到“在社区”的根本转变。
据了解,110接处警模式改革启动以来,5个试点警务驻勤工作站接警量占到所在县分局总接警量的29.75%,市公安局直接调度的市区警务驻勤工作站所对应的主城区中心派出所,处警量同比下降90.4%。2021年,全市城乡社区民警以289个警务室为依托,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反电诈宣传、矛盾纠纷化解、进村入户走访等工作,先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6000余起,化解率达97.14%;反电诈精准宣传逾百万人,为群众挽回损失400余万元;走访群众16万余人次,为群众解决难题3500余件;全市黄赌警情同比下降25%,盗窃、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5.0%、17.9%。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淮南公安110接处警模式改革呈现出改革试点有“制度”、警务站点有“密度”、出警处警有“速度”、为民办事有“态度”、服务群众有“满意度”的良好局面。改革成效与经验做法,相继被10余家中央和省级媒体、刊物刊载,受到了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110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开展社会管理的第一平台,服务广大群众的第一窗口。”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公安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公安机关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推进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开展“强基固本补短板攻坚行动”为契机,持续拓展完善110接处警模式改革,倾力打造淮南公安110新品牌新亮点,助推淮南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王东田 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