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打造水乡园林村居,如果与高速服务区充分结合起来,可推进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让大伙大大受益!”6月21日,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支部书记袁少敏在村建设规划图前,与村委班子、村民代表们畅谈自己的设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袁湖村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兵支书”袁少敏的群众工作法,这是他在村支书任上工作了28年的实践经验。
“兵支书”袁少敏
头发短短的,皮肤黑黑的,袁少敏站在村民中,看上去一点不像一个村干部,倒像憨厚的农民,有几分军人的气质。
1986年,当了4年兵的袁少敏从部队退伍,在外打工干得有声有色。在部队期间入了党,又是退役军人,老支书将其列为村支书培养对象。老支书先后找了他3次,袁少敏并“不想干”村支书,他内心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一来退伍在外创业还不错,干不好就砸了退役军人的招牌;二来袁湖村是出了名的“水袋子”“穷窝子”“低洼子”,想干好不容易。
到1993年时,村里的班子几乎垮了,仅靠几个老党员“托管”。这次镇里再找他,他决定试试看,在换届中上任村支部书记。
“村民出行无路,孩子读书没学校,连外村急着嫁人的姑娘一提起袁湖村也是直摇头。”回想起当时村里的现状,袁少敏现在仍很心酸。
袁少敏制定的第一步计划是修路、建学校、强班子,可真正执行的时候却很难:村里人心涣散,根本没办法聚拢到一起;一些大事始终不能统一意见,几个小组的人吵得不可开交……
“军旅的历练,让我干什么事都敢打敢拼,有着一股执着的劲头。脱下军装,既然组织任命我为村支书,就要把信任变成责任,要干就要干好!我刚上任,群众不信任我很正常,工作再做细一点、耐心一点才行!”最终在袁少敏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劝说下,村民还是集资把路修通了,学校建起来了,但袁少敏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1996年,孝感当地遭遇洪水,袁湖村一条小河河水猛涨,闸口处一旦决堤,整个村里将变成一片汪洋。
“我是村支书,又是退役军人,危险时刻要带好头、往前冲!”面对暴涨的河水,袁少敏准备带4个年轻人下水,他第一个跳下水。随后一个猛子扎进水底摸情况,带领大家将一根根12米长的钢管插入水中。紧接着填沙袋,经过一天的奋战,闸口保住了,村里安全了。
“只有当过兵的人,才不怕死!为群众着想,这样的村支书我们服气!”群众对袁少敏的认同,让他开始充满信心。
“兵支书”袁少敏
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袁少敏介绍说,“以前村级事务主要采取‘干部说群众听、干部逼群众干’的行政命令式作法,群众被动接受,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只有让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做到群众的事自己决策、重大事项接受群众监督,才能做好群众工作。”
2004年4月,该村初次尝试成立理事会,25名在村中较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退役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被推选为理事,具体负责道路硬化等资金筹集使用、合同签订、工程质量等事项。这样一来工作好做多了,老板放心了,群众高兴了,干部省心了。
“理事会”确定后,袁湖村在自来水管理协会之外又陆续成立了路灯管理协会、环境管理协会、和事佬协会、文明新风协会……袁少敏“1+X工作法”也逐渐成熟:“1”是村务理事会,“X”是各类专项协会。简单地说就是,群众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
2013年,袁湖村通过引进农业产业投资打造彩色苗木基地,600亩土地一周完成流转,如今红枫林成为附近有名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孝汉应高速规划经过袁湖村,短短2天完成高架、服务区、施工场站和工人生活区共430亩地征收,80多座坟墓迁移。靠着“袁少敏工作法”,袁湖村的村务工作推进事半功倍,村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14年12月,“袁少敏工作法”入选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袁湖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袁少敏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劳动模范荣誉、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等荣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曾多次宣传报道他的事迹。
“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到达到10余万元。水乡园林村居试点正在规划中,彩色苗木基地已形成规模……”谈到袁湖村的发展成果,袁少敏信心十足,他说:“身为党员、退役军人要时刻记住为群众服务,做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才能办大事、办成事,有了群众的坚定支持,袁湖村群众生活得会越来越美好!”(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