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不跑了,就这样办,满意。”
6月3日下午,家住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刘圩村十四组的顾老汉在镇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调解协议上按下了手印。至此,这起历时半年的环境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以来,为推动矛盾纠纷和积案化解攻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海安市以平安法治示范创建为契机,紧盯“老大难”问题,坚持统筹谋划、部门联动、多元化解,切实推动矛盾纠纷、矛盾风险隐患、陈年积案在基层一线妥善解决。
抓好“着力点”
打造“家门口”矛盾调处中心
“我家门口原先种了三棵大白果树,接近三十年的树龄了,2月份我在厂里上班,施工队来到我家,都没跟我联系,直接将那三棵树给锯了,你说这事咋办?”在曲塘镇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内,颇为气愤的村民孙某向大厅接待人员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大哥,您先消消气,放心,等情况调查核实后,我们肯定会帮您讨个说法!这边您先把身份信息提供下……”
为及时受理群众诉求,让群众少跑腿,遇到矛盾困难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海安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运转,全力打造区镇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这个群众“家门口”的矛盾调处基地。中心采用“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一网格维护”全周期综合服务模式,不仅满足于“事了”,更注重“心了”,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上,辅以做好当事人的心理修复和困难帮扶措施,有效确保纠纷案件“化得稳”。
今年来,海安市在常态化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和维稳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分属不同领域、行业、群体的疑难纠纷,严格落实包案制度,持续高位推动,对疑难复杂矛盾、多次重复信访、多年积案的推动处理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曲塘镇大陈庄村一起长达11年的交通纠纷积案的成功化解就是中心落实“攻坚包案”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市共化解积案15件。
夯实“支撑点”
建设高水平矛盾纠纷调解队伍
“疫情属于不可抗力,期间如因工作原因导致员工隔离,隔离期间应视为员工正常提供劳务并支付工资。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在员工无重大过错或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形下,企业方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4月25日,在曲塘镇专职调解员陈进的主持下,一场围绕疫情期间劳资纠纷的调解会以“在线”的方式进行。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企业方一次性支付职工贺某隔离期间工资及解除合同补偿金共计四万五千余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层面临着矛盾纠纷多、情况复杂、积案化解难度大等现状,为此海安市充分依托人才梯队建设这一支撑,实现纠纷案件高效调处。优化专职调解队伍,择优选聘34名经验丰富的镇级专职调解员、44名行业性专职调解员和237名村专职调解员,进一步提升专职调解工作质效。实行分级调解制度,对村内产生的矛盾纠纷,先由村调解委员会组织小组长、调解员、网格员参与调解,调解未果再上报镇多元解纷综合服务中心,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积极能动作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找准“突破点”
激活群策群力社会共治大动能
罗町村十九组的刘某和李某因邻里界址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村里调解多次均无果。无奈之下,只能请来了镇金牌“老娘舅”葛宝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短时间内化解两家间多年积怨,绝非易事。葛宝金和司法所人员来到村里,没有立即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先侧面向村干部了解、走访现场、询问附近村民等进行初步调查,再分别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摸清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经过分析研判,找准双方矛盾焦点所在,决定先从做通一方当事人刘某思想工作寻求“突破”。最终,经过司法干警、村干部、调解员、当事人家属等多方协调沟通,多年嫌隙的两家达成和解,邻里关系得以重新修复。
在推动矛盾纠纷和积案化解中,海安市不断探索形成适合本区域实际的化解方法。坚持依法调解,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选树工程,定期开展法律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法律明白人、专职调解员法治素养。用活村规民约,对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将农村常见的纠纷事项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确定为村规民约,发生类似事件后严格执行。挖掘村特色资源,用活如曲塘镇“葛宝金法治工作室”、白甸镇“张芸家事调解工作室”、洋蛮河街道“周梅芳家事调解工作室”、立发街道“老兵调解工作室”、曲塘镇“文暖姐妹之家”法律服务工作站等载体,将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基层矛盾比较复杂,除了坚持依法调解,还兼顾情理,这就需要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激活社会共治动能。”海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志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