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湄潭人民法院康龙副院长带领干警一行到复兴镇随阳山村巡回审理并当庭调解了原告徐某、古某等人诉随阳山村街上组村民蔡某等30余人涉茶侵权纠纷一案。以明德遵法的担当作为,便民解纷的诚恳态度,让剑拔弩张的当事村民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争执茶园正常采摘秩序得以及时恢复,取得了化一个纠纷,护一片茶园,兴一方产业的良好效果。湄潭县人大代表、当地政法委员、综治办工作人员、村委会工作人员、群众等共计五十余人旁听了庭审。
原告徐某、古某、姚某系随阳山村村民,2003年,原告承包了由本村街上组所有的荒山栽种茶林并约定了承包期为30年。2021年3月,茶园进入盛产后,街上组部分村民以原告未按约交纳土地承包费为由擅自上山采茶,引发矛盾。经村、镇多次调解无效。原告遂以茶园承包经营权受侵犯为由诉至法院。
本案纠纷时间跨度长,当事人双方人数众多,对该承包合同是否生效分歧较大,矛盾尖锐对立,处理不好将引发群体访甚至冲突斗殴等不良后果。如果采取“一判了之”的常规办案模式,必然细分输赢,而无法兼顾双赢,则可能激化了矛盾,荒废了茶山。考虑到前述复杂因素,承办法官先后多次到随阳山村委会、街上村民组了解涉诉茶园的基本情况及纠纷发生、发展情况,深入现场勘查涉诉茶园现状,并在此过程中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辨法晰理,了解双方诉求,化解双方对立情绪。同时,为方便群众诉讼,承办法官决定“送法上门”,到案发地巡回审理,于是将法庭“搬到”了“茶园”。经过细致全面地法庭审理,承办法官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释法说理、耐心劝解,并在人大代表、政法委委员及村委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案件成功调解,当事人从对簿公堂到握手言欢。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从茶产业在本县的产业地位,以《民法典》保护生态、诚信原则为切入点结合本案涉及的荒山承包、流转、茶园托管、租赁等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场村民及基层干部作了生动的法治宣讲。
茶产业是我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产业,湄潭县是全市重要的茶产区,连续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榜首。为加强茶产业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湄潭县人民法院于今年3月更名设立了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本案是新法庭受理审结的涉茶第一案。通过人民法院、人大代表、政法委员、村居干部“四手联弹”,春风化雨,最终调解结案,实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良好社会效果:其一,涉案土地是四十五度以上的斜坡,若判令解除承包合同、返还土地,势必损毁茶树茶园现状,破坏先期种茶植树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其二,茶园继续承包,保障了茶农、茶园、茶商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其三,茶园存续得以解决当地村民十余人的务工问题,助推乡村振兴;其四,案结事了,矛盾实质性化解,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绿叶”铸就了一个产业,鼓起了一方百姓的“钱袋子”。近段时间以来,湄潭法院以化解纠纷、服务大局为根本,持续深入开展多元解纷、“我为群众办实事”“明德遵法进农家”、民法典宣传等司法便民、利民活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妥善处理涉农、涉林、涉茶、涉企案件,为护航生态绿茶,谱写乡村振兴提供极具特色的湄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