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前的国庆节
4岁男孩秦炎生
在武昌区得胜桥的家门口走失了
亲生父母直至临终没再见到他
近年,在亲人、警方
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的帮助下
这位与亲人失散62年的老人
终于和亲兄弟姊妹重聚了
这是武汉市寻亲成功、跨越时间最长的一家人,长达62年。自公安部部署“团圆行动”以来,武汉警方严格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统一部署,积极完善父母寻找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等工作。
全市共重新采集血样264份,新增采集血样241份,已找回51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组织开展了27场认亲活动。
7月13日上午10时许,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会议室,几位老人认真倾听武汉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民警宣读检验鉴定报告,报告确定童又新(即秦炎生)老人是他们的亲生兄弟。报告念完,会议室的门开了,一位和蔼的老人缓缓走了进来,他身着一件崭新的衬衫,虽然尽力保持着平静,但眼神难掩激动。
“62年了,你终于回来了!我们都很想你啊!”老人的大姐快步上前搂住弟弟的双肩。他的大哥也激动地与之相拥:“你终于回来了,当年你只有4岁,我7岁,你的模样我都记得啊!”
秦炎生一家共有五个兄弟姊妹,当天武汉炎热高温,但他们顶着烈日从不同地方赶到了刑侦局,陪同他们的还有爱人、子女和孙辈。这个大家庭因为亲人的团聚而倍感兴奋和快乐。
秦炎生的大姐回忆,弟弟生于1956年的大热天,因此父母给他取名为“炎生”。1960年国庆节,熙熙攘攘的武昌老城区甚是热闹,在家附近玩耍的炎生突然不见了踪影。父母发现孩子走失了,心急如焚地问寻,结果到处打听了都没有结果。他们想方设法油印了一些寻人启示张贴在街头巷尾,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他们还求助公安机关,在各个路口走访调查,依然一无所获。后来,他们只要一听哪里说有人捡到了孩子,便会跑去辨认,一连认了十多次,一次也没有对上。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通信、交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炎生。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哪个孩子不是父母心头肉,直到去世,秦炎生的父母还是有些遗憾。
秦炎生走失后,被当时还是郊区的洪山区南湖地区的一对夫妇收养。养父母对秦炎生照顾周到,但对秦炎生非亲生的这个事实并未遮掩。炎生小时候也听人说过自己是“捡来的伢”。茫茫人海,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在何方,为何自己会到现在生活的地方,这个问题始终让他困惑,但要解开这个困惑着实不容易。加之,养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去世,养母也在1993年过世,很多情形无从了解,秦炎生觉得没有什么希望。
近年,随着警务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地公安机关帮助失散亲人团聚的消息不断见诸报道,秦炎生的儿子想帮助父亲找到亲人,了却心愿。于是,2018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互联网上发了个贴子,后来又和宝贝回家网站联系。相关消息转到武汉市公安局后,刑侦局专班民警非常重视,但情况并不太乐观。根据秦炎生的年龄推断,他的父母有可能已不在人世,没有直接的亲子鉴定,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认定起来很复杂、很困难。所幸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比对,专班民警排查到了与秦炎生疑似有亲缘关系的人员。经过细致地落地走访调查,明确了几位老人可能系秦炎生的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已不在世。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法医、武汉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主任方慧介绍,一般最常见的亲子鉴定是三联体鉴定,由父、母、子三方共同参与鉴定,这是最为准确的一种模式。实验室此次无法采取这种模式,只能尝试全同胞鉴定,即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关系鉴定。没有父母亲身份信息作支撑,进行全同胞鉴定也存在难点。为慎重起见,实验室首先采集了秦炎生大哥、大姐及妹妹的血样检验鉴定,重新构建其父母的DNA分型,同时采集秦炎生的DNA检样分型,构建他的父母亲DNA分型,对两个分型进行比对,看有没有不符合遗传规律的现象出现,后来确定没有不符合规律的现象。其次,对秦炎生和他大哥进行Y染色体鉴定。男性Y染色体可以排查是否为同一家系成员,如果Y染色体不一致,说明不是来自同一家系。经过检测,两兄弟结果一致,说明来自同一家系。最后,为保险起见,实验室又将秦炎生及其兄弟姐妹的血样一一对应地进行鉴定及数据计算,按照司法部的规范都达到了倾向性认定全同胞关系的标准。有科学结果作支撑,实验室出具报告,倾向性认定秦炎生与大哥为生物学全同胞关系,通俗地讲,明确了他们亲兄弟的身份关系。
当天,鉴定结果宣读完毕后,几位老人拿着盖有红印章的报告看了又看,不断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秦炎生突然被这么多兄弟姊妹包围,既兴奋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