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假期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等孩子出行需求增加,公安交管部门分析暑期少年儿童交通行为风险及相关问题,提示广大家长关注孩子出行安全,在提升自我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督促教导孩子守法出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做到“知危险会避险”,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12周岁以上可骑车上路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但不得载人,禁止未满12岁的孩子骑自行车上路。家长应当起到监护责任,不让未满12周岁的孩子骑车上路,对于12周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关注并监督孩子的安全骑行行为。同时,家长应当提醒孩子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要单排骑车,不要扶身并行、互相追逐,不要撒把骑车。另外,孩子骑自行车过程中,要远离行驶中的大车,特别是大型车辆的视觉盲区,观察并躲避盲区才能远离危险,不要牵引、攀扶车辆。
学生不宜骑行电动车
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来说,骑行电动自行车比骑自行车速度更快、更酷一些,有的学生趁着家长没注意,偷骑家中的电动自行车出去玩,埋下了安全隐患。相关法律对骑行电动自行车有明确的年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未满16周岁,是不允许骑行电动自行车上路的。提示家长,即使家中孩子已“够龄”,也不建议学生骑电动自行车上路,希望家长尽量保管好车辆钥匙,因为“肉包铁”实在太危险。
别在有安全隐患区域玩耍
暑期孩子在家时间增多,孩子们在小区道路、路侧停车区域玩耍逗留的几率增大,这也导致停车场、停放的车辆旁边、小区道路以及马路边上等区域成为儿童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很多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喜欢蹲坐在这些区域玩耍。低龄儿童个头矮小,且在路边玩耍时呈下蹲,俯卧状态;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如果此时有车辆突然启动、倒车或者转弯等等,很容易因车辆的视线盲区而碾压到孩子。因此,家长们要警惕盲区带来的伤害,告知孩子不在停驶的车辆周围玩耍,要和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无论游戏多么有趣,都不能到路上玩耍。
此外,暑期孩子在自家小区周边道路活动的几率增大,作为家长应当和孩子详细讲解小区周边道路的路况,特别是家住本市主干道路、快速路沿线居民小区的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注意出行安全,避免误入快速路等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以免发生危险。
滑板车上路隐患大
暑期孩子外出玩耍时经常会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轮滑等滑行工具“代步”,既能让孩子省劲儿,又能节约时间,却没考虑到其中暗藏的出行安全隐患。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滑板车、轮滑等滑行工具速度快且无制动装置,一旦遇到突发情况难以紧急制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据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骑行滑行工具违法上路行驶,违反规定的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50元以下罚款等处罚。公安交管部门持续大力度对此类滑行工具违法上路进行治理,为了孩子的安全,请杜绝骑行滑行工具上路。
勿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因家长疏忽大意,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而引发的意外并不少见。密闭车内气温飙升,易导致孩子出现缺氧、脱水昏迷,甚至窒息死亡。也许有人会说开着空调就不热了。可如果在汽车怠速状态下开着空调,车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会急速上升,一氧化碳中毒同样会导致头痛、恶心、虚脱甚至死亡。家长应尽量减少让孩子单独留在车子里的机会,即使是短时间离开,也不要单独留孩子在车内。如果儿童被困车内,家长应保持镇定,通过与孩子沟通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引导孩子自行从车内开门。若短时间内无法打开车门,切记不要犹豫,果断砸窗,孩子被救出车外后及时对孩子做一些散热、补水等措施。如果孩子有昏迷情况,要立即送医。
家长还要教会孩子一些自救办法。首先,要教孩子不要随便按车上的按钮,以免不小心将自己锁在车内;其次,让孩子学会开车门。如果是电子锁的车或孩子太小,无法打开车门,则可以教他们按车喇叭或开双闪灯,以引起路人的注意。当然,这些操作主要是针对4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孩子太小,还是需要家长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要将孩子忘在车上。
“车筐坐娃”违法又危险
时常在道路上会看到有家长骑行共享单车时,让孩子坐在车筐内,图方便“车筐坐娃”,却把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共享单车的车筐一般长约30厘米、宽20厘米、深只有10余厘米,车筐下端只靠几个螺丝将车筐固定在前叉上。车筐放上重物,车头就不好控制了。孩子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坐进深度有限的筐内,遇到急刹车等特殊情况,很容易就会把孩子甩出去。因此,部分共享单车在车筐位置做了明确标示,禁止儿童乘坐。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成人骑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可以附载一名不满12周岁的儿童,行经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或者陡坡等危险路段时应当下车推行。骑行自行车载人时应该使用固定座椅,将孩子放入车筐显然是违法行为,交警也持续对此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治理。为了孩子的安全,勿让孩子坐在共享单车的前筐里“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