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记者张乔
通讯员张勇
2020年3月以来,武安市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坚持把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构建起“2345”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即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做到全市统筹、试点先行、重点群体“三个突出”,健全宣传引导、服务管理、志愿服务、疏导化解“四项机制”,开展心理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五进”活动,将平安建设的触角再向前延伸“一公里”,探索出一条具有武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两个平台”开启为民“心”通道
小米(化名)是一名高二女生,性格沉静,几个月前突然有了自残自杀倾向。家长在社工引导下,带着小米来到武安市线下心理服务站寻求帮助。通过交流,咨询师了解到,小米在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少关爱,当受到校园欺凌、长辈指责时,做出了极端行为。了解到小米的处境后,咨询师先后3次开展心理疏导,小米的心结慢慢打开,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
这是武安市线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2020年3月以来,该市建设了线上线下两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在线上,开发了简单、实用、便捷的“武安心理健康服务”小程序,并设立微信公众号、网站、微信群、热线电话等,同时建立心理援助服务平台,涵盖健康测评、心理咨询、健康科普、视频培训和心理读书会等栏目。根据不同需求,他们还设立了相应的微信群,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科普、咨询答疑、互动交流等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心理服务。
每当有来访者打开线上心理咨询平台时,就会有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共发布疫情防控心理健康知识256篇,网络点击量达5万余次,网上咨询和疏导1638人次,有效打通了为民服务“心”通道,开启了“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
在线下,该市依托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推进三级实体平台建设。市级层面,将刑满释放人员、社矫人员、戒毒人员、未成年人、精神疾病患者及不同利益诉求者等作为心理疏导服务的关键人群,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乡级层面,结合武安城乡接合部多、工矿企业多、信访量大等特点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站;村级层面,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室。目前,全市已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市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个、乡镇心理健康服务站6个、村级心理健康服务室3个、企业心理健康服务室1个。
线下三级心理服务场所设立至今,已为干部群众举办心理专题讲座9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287次,答疑释惑625次,心理咨询133次,服务群众2819人次,有效释放了群众的心理压力,缓解了群众的焦虑情绪。
“三个突出”夯实为民“心”基础
为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武安市立足“三个突出”,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走深走实。
突出全市统筹,抓好顶层设计。成立武安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武安市委政法委关于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点工作和创新项目。
突出试点先行,抓好基础建设。该市以“培育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推进”为创建思路,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在全市展开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目前已建成11个试点心理服务室(站),服务室(站)划分为情感宣泄区、等候放松区、情绪宣泄区,并配有心理健康自助仪、生物反馈放松椅、宣泄柱、宣泄球、宣泄墙、涂鸦墙等设备。
突出重点群体,抓好心理服务。该市充分统筹联动市总工会、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和网络热线服务平台,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妇女和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同时,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吸毒前科人员、刑释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支持和疏导,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目前,全市已累计接受心理咨询4778人次,开展心理疏导660人次,共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279起、信访积案30余件。
“四项机制”强化为民“心”保障
为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武安市创新实施了四项机制。
建立社会心理宣传引导机制。该市支持引导专业机构向干部群众提供专业心理服务,聘请专业培训团队、心理专家以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一对一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培养专兼职心理咨询师54名,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会心理健康工作长效发展。
改进社会心理服务管理机制。该市强化党对服务机构的统一领导,促进心理咨询行业良性发展。联同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强化专业服务支持,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公益心理咨询,对重点群体定向引导,鼓励他们重塑自我、融入社会。
完善社会心理志愿服务机制。该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培训11名社区干部、48名网格员参与心理服务工作,组建了128人的大学生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实到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队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
健全社会矛盾心理疏导化解机制。该市把心理服务纳入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聘请心理顾问,实行心理咨询师“坐诊式”调解疏导服务,对有心理障碍的信访人员疏导心理困惑,帮助其转移关注点、降低诉求、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有效促进案件化解。
“五进”服务做好为民“心”文章
为把心理服务活动做大做强,武安市组建了心理专业人才、综治兼职人才、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经常性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心理服务活动,针对不同服务人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咨询答疑、互动交流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五进”服务68次,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3233人次,咨询内容涵盖亲子教育、家庭矛盾纠纷、自伤自残、手机网瘾、突发危机事件等,使很多饱受心理折磨的群众获得新生,让很多濒临破裂的家庭走出困境。
自“2345”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工作开展以来,武安市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进京赴省到邯上访总量同比下降60.7%,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18%,全市未发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