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有幸来到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参观,追寻先烈足迹,感悟他爱党爱国、清廉为民的崇高精神。
下车后,灰蒙蒙的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息。驻足远眺,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驶向美好的未来。
走进吉鸿昌铜像广场,瞻仰巍峨的将军铜像,只见将军身着戎装,伫立远望,雄姿英发的傲人风骨展现了追寻民族未来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走进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驻足观看,细心聆听,深刻了解吉鸿昌将军光荣入党誓死救国、收复多伦、成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的革命历程;重温将军津门播火、地下革命遇刺被捕、慷慨就义的革命故事。
一块木牌彰显爱国本色。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被迫到国外“考察实业”。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吉鸿昌做了一个约半尺长的木牌,用毛笔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还在下边注上英文。从此,每逢上街,他都挂着牌子,昂首阔步地穿过人群,显示出一个中国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一所学校见证为民初心。吉鸿昌当上宁夏省主席后,用家产和节省的俸禄,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每次回乡都亲自给师生讲课。学校规定:凡是贫苦子弟一律免费读书,书籍文具由学校提供。在吉鸿昌的资助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超过了当时的县立中学,号称“豫东第一”。当时的校园和校田面积1000余亩,而旁边的吉鸿昌故居还不到1亩。
一个搪瓷碗镌刻清廉操守。吉鸿昌的父亲在病逝前对他留下了最后的教诲:“作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把这7个字写在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还专门举行了一个赠碗仪式,分发给下属军官。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教诲,作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时至今日,“当官即不许发财”已成为党员干部的从政底线。
一场胜利振奋举国精神。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等在河北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布对日作战,并用家中仅有的6万元购买武器弹药。同年6月20日,吉鸿昌就任同盟军前敌总指挥,相继攻克康保、宝昌、沽源及塞外重镇多伦,击毙日伪千余人,声威大震。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察哈尔省全境收复,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从侵华日军手中收复的第一片国土。消息传来,举国振奋。
一首诗歌传颂浩然正气。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将军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11月24日13时30分,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对特务说:“给我拿把椅子来,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死后也不能倒下。”特务们不敢违抗,搬来椅子。行刑特务想从后面开枪,吉鸿昌命令似地说:“到前面去!共产党人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牺牲时,年仅39岁。
走出纪念馆,再次回望将军铜像,在蒙蒙细雨中,闪烁着英雄不朽的灵魂。一段段峥嵘岁月穿越硝烟尘埃,浮现在眼前。我仿佛看到了吉鸿昌将军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驰骋疆场的鲜活面容,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扑面而来,给人以力量,感召人前行。
此时此刻,抚今追昔,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我们必将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昂首奋进!(田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