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
就这样组成一个小法庭,
这就是上海规模最小的法庭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
(以下简称上海崇明法院)
横沙人民法庭。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迷你法庭”呢?
“王法官,轮渡停了,上不了岛,开庭怎么办呀?”
横沙法庭副庭长王彪连续接到几位当事人的来电,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了。
▲横沙人民法庭地址显示图
横沙岛没有陆路交通与外界连接,渡口是唯一的通道,每逢大风大雾雷雨天气,轮渡便会停航,只要停航,这里就成了一座孤岛。
“设立横沙法庭的本意就在于便民诉讼。崇明三岛由于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的当事人到法院诉讼,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时间。设立横沙法庭从根本上满足横沙群众的司法需求。”王彪说。
小法庭释放大能量
“周法官,能帮帮忙吗?村里有户人家姊妹几个,为了自留地闹矛盾,你有空来村里和他们说说这方面的法律问题吗?”
6月初的一天,横沙法庭法官周健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村里有兄弟姐妹六人,因为父母名下0.2亩自留地的归属问题争吵不断。
“父母的遗产明明大家都有份!”
“你凭什么一个人霸占土地!”
……
为了满足海岛群众就近解决纠纷的需求,横沙法庭在永发村和民永村设置了两个驻村(居)法官工作室,定时、定人驻点提供司法服务,配合使用12368诉讼服务、“移动微法院”等线上平台,采用“线下有重点、线上全覆盖”的工作模式。工作室内还设有法官联系卡,上面留有法官姓名和联系电话,方便村里干部及时联系法官。
“人民法庭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参与社会治理,包括一些原本不属于法庭管辖的纠纷,如果这些纠纷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产生衍生诉讼。”周健说,“我们和村干部一起调解,一方面可以协助他们妥善处理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也从源头上避免了衍生诉讼。”
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后,周健马上与村干部到自留地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分头与各个子女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很快找到了“症结”。
周健开始耐心地跟兄弟姐妹中的大哥分析土地的性质、归属以及兄妹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处理不当的后果,最终六个兄弟姐妹接受了周健和村干部在现阶段不擅自耕种的方案。
▲驻村(居)法官周健和王彪在村民家中调解
“有了驻村(居)法官工作室,老百姓和法庭的距离更近了。在家门口就能化解矛盾,还能享受到方便的司法服务。”村干部感慨。
据统计,自2019年11月至今,上海崇明法院先后在全区50个村居设立驻村(居)法官工作室,“触角”覆盖全区18个乡镇,辐射375个村居。
▲法官通过在线庭审系统审理案件
今年疫情期间,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诉讼,上海崇明法院还推出了驻村(居)法官工作室“‘码’上解纷”线上平台,为老百姓提供“指尖解纷”“掌上普法”。
“真正把优质的司法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人民法庭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思考。”周健说,“我们将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小法庭在未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让司法在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