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制报记者张兰华
“要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认真总结梳理,加强成果提炼,努力形成具有衡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性经验。要突出法治保障,围绕推进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持续发力,在用好地方立法权、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政府、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平安衡水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各阶段任务落实落地落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5月27日衡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学锋在该市召开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衡水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自2020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开展以来,该市主动作为,和第一批试点市同步推进。衡水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平安衡水建设的刚性任务,着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质效和水平,找准“发力点”,明确“主攻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衡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高位推进统筹谋划治理大局
衡水市把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作为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强化政治担当,高站位高规格统筹推进。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主动作为、大胆实践,扎实做好试点推进工作。衡水市、县、乡三级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试点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专门设立市域社会治理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该市科学谋划,统筹部署,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近几年接续开展的“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列为《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要内容,并编制了《衡水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作为衡水市“十四五”期间全局性、重点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该市对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和省《特色工作指引》的工作任务,结合衡水实际,制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工作台账》,明确了58个市直责任单位(部门)和13个县(市、区)的任务分工,统筹推进120项具体工作任务。
近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第二版印发后,该市正在组织市域社会治理专项组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对标对表工作任务,完善工作台账,将试点任务《工作指引》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问题、措施、责任、时效4个清单,细化阶段性措施。
同时,衡水市实行市委政法委机关领导包联县市区制度,进一步压实责任。包联领导全程掌握包联县市区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工作情况,随机开展调研督导,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发掘工作亮点,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化、精细化推进工作落实。
密织网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衡水市紧盯关键环节,注重基层基础,积极构建纵横贯通网络机制,形成强大的全域共建组织体系。
强化平台建设,整合力量资源。该市按照“市级抓提升、县级抓规范、乡镇抓实战”的工作思路,2020年底建成了市综治中心、13个县级综治中心、118个乡镇综治中心,实现了“9+X”系统、综治视联网平台接入,实现了视频巡视、指挥调度功能。全市完成2347个村级中心示范点建设。为提升乡镇综治中心实战化水平,在全市大力推进了乡镇综治中心“视频信息资源、综合执法力量”两整合模式。整合乡镇综合执法力量2366名,整合各类视频资源32986路,建立健全了发现预警、分析研判、迅速处置等平安建设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工作联创、社会治理联抓的工作格局。
“法治乡村”全覆盖,服务管理网格化。该市把“法治乡村”创建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规范标准、现场会推进,实现了“法治乡村”全覆盖。阜城县“法治乡村”建设成效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被广泛宣传报道。在此基础上,该市为巩固创建成果,深化五个体系(法治型基层组织体系、法律服务体系、普法宣教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村规民约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平安衡水、法治衡水建设的基层基础。为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该市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全市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等原则,根据乡镇(街道)、住宅小区、居民分布特点和地域特征,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户至500户或1000人左右的标准共划分网格6935个,共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574名,实现了全覆盖、不交叉。网格员队伍日常排查掌握网格内群众的大事小情,特别是涉稳涉访隐患、矛盾纠纷、治安状况、行政违规问题等,兼顾法律宣传服务等工作内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以来,该市提升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实战化水平,推动与乡镇综治中心的指挥调度功能有效衔接,组织全市乡镇政法委员和基层网格员骨干进行“9+X”平台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员对基层治理问题的发现处置能力,提高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水平。凝聚治理合力,多元主体联动。该市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健全组织体系,明确社区治理的方向、目标及措施。推广桃城区“13461社区工作法”和冀州“全域网格化”治理模式,全市122个社区建立起212个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治理合力。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多元主体联动、服务品牌共享”的发展思路,实行了“支部、业委会同频共振,党建+辐射红色业委会+物业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和综合服务站”六位一体,一核多元、携手惠民、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创新特色着力矛盾源头化解
衡水市按照“全面建、重点创”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发挥法治保障”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把“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作为重要课题统筹推进。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律师参与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得到中央政法委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该市以此为契机,发展扩大这一创新做法,着力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努力打造衡水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佳创新案例和优秀试点成果”。
落实职责责任。该市按照《河北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建立纠纷化解工作领导责任制。教育、民政、人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本系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牵头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发挥好“村居法律顾问”、司法救助、社区矫正、调解员、网格员等作用,积极预防、全面排查、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搭建工作平台。该市在县(市、区)整合部门力量和社会力量,建设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市、县两级法院搭建集纠纷预防、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涉诉信访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诉源治理服务平台。市、县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
丰富多种载体。该市积极组织开展“平安村(社区)”“无讼村(社区)”“平安单位”等平安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纳入年度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全力推动律师参与诉源治理,创新完善律师参与诉源治理的制度机制,推动律师在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专业调解室等场所设立律师调解室,开展“金牌调解员”评选活动,促进调解员在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独特优势作用。
目前,衡水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已初步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在连续7次调查中居全省前二,4个县区居全省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