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6时起,沪昆通勤有序开放。第一周,日均7万人次申报两地通勤凭证。
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昆山市司法局积极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持续加强与上海市等地的合作共建,在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跨域执法监督、特殊人群管控等方面深化对接机制,努力实现双边信息互通、人员共管、资源共享,多维度构建长三角省际毗邻区“法治走廊”,不断激活跨域基层治理新动能。
跨区域矛盾纠纷联合化解
“临沪尚法”淀山湖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新乐路与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交界处。每周,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朱家角镇和昆山市淀山湖镇人民调解部门的工作人员轮流在这里帮助调解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
一个工作站,四地共用,让跨区域纠纷有了集中调处平台。从2013年开始,昆山市淀山湖镇司法所积极探索跨区域司法调解新机制,与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朱家角镇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跨省“共进驻”、服务“多样性”、周末“不打烊”的服务机制,努力让沪昆通勤人员和周边群众享受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昆山市深入推进沪昆两地法律服务共融共建,借力上海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一批跨域联防联调成果。
签订《公证服务框架合作协议》,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公证法律服务;建立两地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为在沪工作、居住在昆山的外来人员提供更高效的法律援助。
主动对接上海市青浦区、嘉定区等地司法行政部门,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人才交流机制,组建由沪昆两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法治先锋队”。
加强跨省隐患联查,对矛盾纠纷尽可能早发现、早知道、早排除,及时掌握边界纠纷动态,努力实现“排查零疏漏、衔接零空隙、调处零激化、矛盾零上交”。
“划界而治”变齐抓共管
日前,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与昆山市千灯镇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协同指挥、混合编组、联合执法的形式,对两地交界区域部分违规店招和小黑广告进行整治,让“划界而治”变齐抓共管。
以长三角毗邻区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框架协议为统筹,昆山在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务治理等多个领域,全力推动长三角区域行政执法深度合作,积极打造一体化行政执法模式。
昆山市城管局与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及嘉定、太仓两地的城管执法部门签订《毗邻区域共同管辖执法协议》,在培训学习、交流互动、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努力寻求“边界之治”最优解。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借力“昆曲”“沪剧”等剧种文化,昆山与上海联动开展“临沪尚法”法治文化艺术节、法治宣传月、“法治360联合说法”等普法活动,共同抓好对10余万跨城通勤人口的法治宣传,探索交流具有区域特色的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新模式,为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一体化注入更多精神养分。
联合青浦、嘉定、吴江等地共同打响“环淀山湖”法治文化战略协同区品牌,将江南水乡“观光旅游地”打造成为法治文化“网红打卡地”;联合嘉定、太仓共同打造“昆嘉太法治文化创新圈”。
昆山市花桥镇、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青浦区白鹤镇是沪苏两地地理最近、协作最早、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
昆山利用“区位之优”,将“亭桥鹤”法治小三角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抓手,进一步突破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推动形成“亭桥鹤”城镇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答好一体化发展命题,通过局部一体化为促进长三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助力。
“亭桥鹤”三地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建立跨区域行政执法案卷互评等机制,强化跨区域执法监督合作,设立交界区域共用执法岗亭,在打击违章建筑、无证经营、垃圾偷倒等领域联勤联动、数据互通、情报共享,开展常态化跨区域联合执法,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全力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紧扣数万名“双城”生活人群实际,昆山市花桥镇在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延伸段建立法治宣传“垒垒驿站”,组织5000余名生活在昆山、居住在上海的党员加入“星期天先锋”队伍,积极参与普法宣传、纠纷调处、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