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5月22日,在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场“特殊”的总结推进会正在有序进行。7名中基层法院院长以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切口,全面回顾总结自2019年以来银川法院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推动工作发展取得的成绩经验,谋划再谱新篇章。
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是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3年前的这一天,宁夏高院党组书记、院长沙闻麟选取宁夏法院人案矛盾最为突出的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为样本,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查研究,形成干货满满的《坚持问题导向,努力破解“案多人少”顽疾——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现象调查报告》,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从推进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开展辅助事务外包、建立新型审判团队、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能力水平等七个方面,开出了破解制约宁夏法院发展难题的良方,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和时任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3年来,宁夏法院以破解案多人少调查报告为引擎,向外借助力、向内挖潜力,调思路、破常规、建机制、补短板,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宁夏法院审判质效指标持续向好,法官人均结案257件,最高的法院达到598件。2022年1至3月,宁夏法院新收案件同比减少2643件,下降3.28%;结案同比增加10865件,上升22.84%;28个中基层法院有21个收案数同比下降,24个结案数同比上升;案件结收比同比上升15.95%。
3年来,宁夏法院多项亮点工作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连续两年获全票通过。2020年11月,宁夏高级人民法院被命名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调研聚焦决策引路凝聚改革合力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宁夏高院党组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坚决做到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重要情况第一时间向最高人民法院和自治区党委请示汇报。案多人少调研报告呈报后,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进行批示,自治区人大、政协将解决法院案多人少问题列为重点督办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法院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
2020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加强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促进非诉讼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健康发展等5个方面23条具体举措,特别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地方综治考核指标体系,为宁夏法院整合融合各方力量,深化诉源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好风凭借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宁夏高院印发《关于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围绕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宗教治理、校园治理、企业治理、社团治理6项重点任务,提出15项具体举措服务保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印发《矛盾纠纷诉前调解与诉讼衔接工作办法》,积极探索建立调解前置机制,召开全区第四次人民法庭工作会议,推进“塞上枫桥人民法庭”建设,67个人民法庭全部入驻调解平台,法庭入驻率实现100%。与民革宁夏区委会联合下发《关于发挥民革党员律师作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的批示肯定。
3年来,全区法院与医疗、物业、银行、保险、金融、劳动等行业协会、行业调解委员会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广泛开展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工作,对接特邀调解组织295个、特邀调解员1801人;织密基层解纷网络,积极参与无诉村(居)创建,设立法官工作室、审务工作站、巡回审判点347个;诉前化解纠纷17.59万件,占全区民事收案总数的37.8%。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67个人民法庭、503家基层单位入驻调解平台,推动矛盾止于未发、消于萌芽。
破解案多人少中“人”的问题,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更是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
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有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支持法院解决司法警力不足问题
自治区编办将预留的40个中央政法控制编分配到人案矛盾突出法院,为占全区法院45%案件量的银川两级法院增编34个、配额26名,案件量最大的兴庆、金凤法院员额配比达到45.5%和49.2%。
借助人财物统管的改革优势,宁夏高院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委政法委、党委编办、检察院、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出台《司法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聘用制书记员管理办法》,将教育培训、工资福利、装备配置及日常办公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司法辅助队伍整体稳定。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先后为全区法院更新巡回法庭车、执勤执法车等车辆93台,全区首批13个标准化人民法庭全部建成,基层基础建设提档升级。
调研聚焦监督制约激发改革动能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是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下功夫、花力气提高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高一审案件的服判息诉率,提高二审案件的终审率,提高再审案件的终局率……”沙闻麟院长在宁夏高院审判质效分析会上提出明确要求。
针对司法改革中出现的监督弱化和审判质效波动的问题,全区各级法院聚焦全面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质效。修订完善审判权责清单,出台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办法,厘清细化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四类案件”监管程序,确保各归其位各尽其责。修订完善办案责任追究办法、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和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强化审判流程节点管控和类案强制检索,定期分析通报办案质效,加强发改案件对下指导,最大限度减少“体内循环”案件。
“您的案件我不能向同事打听、过问,我们要遵守‘三个规定’的要求,请相信法院会依法公正审理……”这句话已成为宁夏法院人拒腐防变最好的“挡箭牌”。
宁夏高院出台《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实施办法》《院庭长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正面清单》《法官、检察官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司法委托工作人员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监督制约制度,并纳入审务督察和司法巡查范围,让制度长出了咬人的“钢牙齿”。同时,完善法官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引入案件权重系数标准,推动院庭长办案制度化常态化,考评激励作用有效发挥。
5月22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的“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全力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推进会”上,关于深化监督制约机制提质增效方面,总结成效指出: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346.6件,比全区平均数高出90件,银川中院结案均衡度、人均结案数、一审判决改判发回率等5项核心指标居全区中级法院首位,基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7项核心指标居全区22家基层法院前三位。
调研聚焦指导实践深化改革成果
循着沙闻麟院长调研报告开出的方剂,宁夏法院照方施策,通过力推案件繁简分流、探索审判事务外包、强化科技赋能等综合举措,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成果。
“以前法官人均收案559件,繁简分流也缺乏科学的甄别机制,简单的案子快不了,复杂的案子也精不了;现在我们制定《各类案件繁简分流甄别标准和分案机制》,实现了20%的速裁法官办理50%民事案件。”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院长黑晓虎对案件繁简分流前后情形进行了对比。
2019年6月,围绕沙闻麟院长调研提出的问题和对策,宁夏高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案件繁简分流工作的落实意见》,对进入法院的案件建立科学合理的繁简甄别标准和分流程序规则,通过完善小额诉讼、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层次案件分流体系,真正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没想到在金凤区法院打官司会这么快,我原本以为要等到猴年马月呢……”走出速裁中心的案件当事人李某发朋友圈点赞。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部署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银川法院作为宁夏唯一的试点,出台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5+1”方案,细化制度规范、完善配套保障,试点规则体系逐步健全,试点改革效能得到有效释放。全市法官人均结案数346.6件,较全区法院平均值多90件,民商事案件审理天数平均缩短6天,案件质量相关指标均优于全区法院平均水平。
减去的是审判程序,增加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银川市金凤区法院成立11个“1+1+1”速裁审判团队,完善“电子+人工”的速裁案件分流机制,对简单案件实行“门诊式”庭审,集中时间多案同审、多案连审,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畅通立审执协调机制,进行精细化审理,建立“执行指挥中心+诉执团队+普执团队”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将事务性工作集中办理,小标的案件“简案快执”,大标的案件“繁案精执”,执行工作一改往日落后局面,跃居全市法院第二。
“4月初打的电话,没过几天案件就审结了,互联网开庭效率特别高,很方便。”家住青海的王先生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到庭,彭阳县法院开通“云上法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审结了这起抚养费纠纷案件。
“引入易判智慧执行管理系统,可自动发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个案查冻耗时从12分钟缩短到3分钟,还可批量自动生成各类执行文书,完整率可达99%,仅从自动生成各类执行文书这一项工作来讲,就可节省三分之一的人力。”金凤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杨天成说。
在宁夏法院,科技赋能智慧法院建设是解决人案矛盾,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9年,宁夏高院出台《关于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努力破解“案多人少”问题的意见》,推进审判智能化辅助应用建设,适应性改造审判流程系统,从制度、技术等方面全力保障全区法院智慧法院建设。
如今,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云端”办案、“智慧执行”App广泛应用,多台诉讼服务终端皆是诉讼服务中心的“标配”,从诉状自动生成到咨询诉讼风险,从约见法官到递交材料,都能通过终端得到解决。
如果说科技让数据跑出“加速度”,那么辅助事务外包,就是让社会力量帮助法院奋勇前行
“每年的卷宗装订量3万件左右,这项工作占据了书记员50%的工作量。”金凤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黑晓虎说。
宁夏高院因地制宜出台《关于推进全区法院审判辅助事务外包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发布目录、规范流程、争取经费五个方面全力保障全区法院开展审判辅助事务外包试点。联合邮政公司在全区五市建立诉讼文书集约送达中心,全面推行“跨域打印、集中封装、集约送达”模式,送达案件12.64万件次。
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基层法院创新探索,金凤区法院将送达外包服务、邮寄送达、电话送达专项辅助和集中送达平台相结合,3年送达案件6.7万余件,分流了书记员近50%的工作量。兴庆区法院与公证处共建“法院与公证协同创新合作中心”,在全区首创公证参与执行案件终本工作新模式,公证送达案件3.42万件,调解案件1585件,对终本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277件。
调研聚焦能力素质夯实改革基础
不断提升法院队伍素质和能力,是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院庭长办案,不仅可以产生示范指引效应,更多的可以带动团队,鼓舞士气。将在前,后面的兵怎么会不向前冲”。
金凤区法院副院长杜成军年均受理案件近600件,审结500余件,按照案件权重系数折算,每年收案占分管庭室一线法官平均数的80%,这位老院长是全院的标杆和榜样。
3年来,金凤区法院院庭长共受案43025件,审执结40157件,分别占全院收结案数的46.17%和47.08%,院庭长人均收结案数与全区法院法官平均收结案数持平。
院庭长带头办理“大要案”,充分发挥“传帮带”,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已成为新常态。2019年6月,宁夏高院审时度势出台《关于加强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的落实意见》,健全院庭长办案机制,明确院庭长办案数量和类型要求,完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由院庭长直接办理机制,通过亲历审判一线,准确把握审判态势,发挥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3年来,全区法院院庭长主办结案26.9万件,占结案总数的35.3%,示范标杆作用充分彰显。
“烽火连三月,战书抵六盘”。今年3月,银川市金凤区法院向执行工作排名全区第一的隆德县法院发出“挑战书”。
次日,隆德县人民法院正式“应战”。
这一挑战在全区法院系统乃至全区政法系统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既是金凤区法院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干事热情、干警士气的集中体现。”院长黑晓虎不无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银川市金凤区法院执行核心质效指标实现了在全区法院末位清零,重要指标全面向好的阶段性目标。
宁夏高院先后两次出台《全区法院队伍司法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完善法官培训长效机制,组织专题培训班72期,培训干警9000余人(次)。全区法院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宁夏高院“法官讲坛”、银川中院“贺兰雪”青年理论学习读书会、吴忠中院“夜学大讲堂”、固原中院“六盘峰”青年读书会、兴庆法院“兴青年”读书分享会等学习品牌争鸣吐翠,广大干警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提升。
“这次高院提拔的十几名中层副职中,有90%以上是80后,为法院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鲜血液……”这是最近全区法院,乃至全区政法系统热议的话题。
在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全区法院更加注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司法巡查、专项督察,坚决惩治以案谋私、徇私枉法和充当司法掮客等腐败问题,筑牢广大干警廉洁司法思想防线。切实加强正向激励,修订法官业绩考评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批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公正廉洁的干部得到职级晋升和提拔使用。
2019年以来,历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锻造和锤炼的宁夏法院队伍,政治忠诚经受住了考验,政治品格得到了淬炼,司法能力得到了提升,队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陈美荣、史有明、刘志聪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先进典型。全区法院先后有35个集体、59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
感恩奋进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
日前,宁夏高院制定印发《关于争做平安宁夏建设者的实施意见》《关于争做法治宁夏先行者的实施意见》《关于争做公平正义守护者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争端解决的优选地、公平正义的标志地、司法权威的制高地“三地”法院建设战略目标,紧扣“强主责、护稳定、迎廿大”工作主题,紧盯“全国有位置、西北走在前”目标定位,对宁夏法院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维护“朗朗乾坤”、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关键小事”的担当作为,让人民群众切实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撰稿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