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秦皇岛市司法局立足新时代“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积极构建法治保障、法治实施、法治防范、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处、智慧司法“七大体系”,全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统筹依法治市工作,构建有力法治保障体系。抓统筹调度,突出全面依法治市基础地位,统筹协调“1+4”依法治市工作格局,一体推进编制法治秦皇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跟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关键少数,开展专项督察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举办全市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面向县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驻秦高校专家学者等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全市领导干部述法活动,开展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全市厅级领导干部参考率100%。抓活动引领,提出以“十项专项行动”为抓手的25项具体措施,统筹推进全系统“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开展,以市委法治办名义通报营商环境存在的4大类21个问题,强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整改,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督察活动,及时督导整改存在问题。
聚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高效法治实施体系。抓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制定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施方案,细化法治政府建设100项示范创建任务,落实周评制度、责任分解督办制度等保障机制,推动“一市级、一县区、两单项”示范创建成果向法治政府建设各领域延伸。抓科学立法,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科学制定中长期及年度立法计划,采取实地调研、专家论证、联席调度等形式,提前介入指导立法工作,山海关古城保护条例、游船游艇码头管理规定、休闲船艇管理规定等立法项目稳妥推进,一批地方立法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抓依法决策,在重大行政决策中不断提升专家论证质量,组织聘请高水平法律顾问,注重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针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由决策承办单位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就有关专业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推动形成“注重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政府法律事务风险防范机制。抓复议应诉,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配齐配强符合条件的复议工作人员,严把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关、审核关、调查关、决定关、送达关,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召开全市行政应诉工作会议,带动全市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稳步提升。抓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制改革,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制度,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市县乡全覆盖、严落实。常态开展重点领域执法专项监督,动态调整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罚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16项具体措施,组织全市行政执法案卷集中互查互评,严格规范新增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范围开展新修订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取得实效。
推进平安秦皇岛建设,构建稳定法治防范体系。抓特殊人群管理,推进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延伸管教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率先在全省建成社区矫正电子监控指挥平台系统。成立市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出台工作实施细则,对县级社区矫正机构逐级上报的案件进行评审,统一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加强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建设,出台构建禁毒戒毒一体化工作体系意见,指导县区挂牌成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推动戒毒工作向基层社会延伸。抓基层平安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命案预防工作机制,在全市开展人民调解“三大三提升”专项排查化解活动,2022年上半年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100余件,推动建立市、县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规范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实施办法,完善特邀化解员人才库,建立健全府院联动协调机制,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法治保障领导小组,制定法治宣传专项教育、特殊人群监管帮教等多项举措,全力为“两委”换届提供法治保障服务。
凝聚普法整体合力,构建立体法治宣传体系。抓规划编制,制定印发“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制定全市“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方案,明确全年“法治惠民”“依法维权”“防范化解风险”等12个普法宣传主题,逐一确定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推动年度普法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抓普法宣传,组建秦皇岛市“八五”普法讲师团,举办“法治大讲堂”公益讲座,推出“三百”法治宣传实事,组织“普法惠农”“法育雏鹰”“头雁效应”专项行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持续深化全民普法,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法治基层行”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全市共有2.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登记在册,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全市共有1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5个村(社区)被评为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构建优质法律服务体系。抓平台体系建设,坚持“国内一流、便民利民”标准,全省率先建成了服务项目综合完备、服务设施优良便捷的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中枢、乡街公共法律服务站为骨干、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基点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抓法律服务质量。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普法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资源,推出公证便民、法援惠民、法律护民系列措施,建成1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域覆盖,探索设立海外公证线上直通车、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仲裁业务前置服务中心和全市首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持续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抓法律服务供给,制定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项措施、律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秦皇岛建设十项举措、优化公证服务更加利企便民十项措施,推出法治惠民“10件实事”,打造了“百乡万人大培训”活动、1小时调解服务圈等一批公共法律服务秦皇岛品牌。
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多元矛盾调处体系。抓机制组织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最大限度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独特优势和基础作用,创新拓展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创出社会治理“全面建、重点创”的秦皇岛方案。抓专项活动开展,加强与市法院协同配合,研究制定《秦皇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秦皇岛市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实施办法》,为建设覆盖全市、立体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构建了基本框架。抓基层基础建设,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建立80余个行专调委会,以市医调委、市交调委为样板,建立市属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构,结合“两委”换届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巩固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成果,建立53个个人品牌调解室,调整充实基层人民调解骨干,打造“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人民调解品牌。
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全面智慧司法体系。抓网络建设,依托全省政法专网建设市、县、乡三级视频会议、指挥中心(值班)、综治视联三大系统,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持续增加投入,加强信息化应用配套建设,搭建司法行政网络与相关政法部门信息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抓管理培训,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机制,推进规范化管理,市县两级明确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专人负责,采用“公司+”模式进行实施管理,确保信息化建设由“明白人”负责,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服务业务平台先培训后使用制度,重点进行安全保密、平台操作培训,确保使用人员熟知各项工作操作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抓平台应用,推进“智慧公证”建设,优化升级公证业务平台,建设市域公证业务网,实现全市9家公证机构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推进“智慧仲裁”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在网站设立仲裁法律援助窗口等,实现了仲裁服务“网上办”、“指尖办”。积极推行使用“冀时调”平台,开展咨询评估、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全业务流程线上办理,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打造“12348”热线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精专律师团队承担热线座席任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前台窗口与实体平台实现对接,实现服务群众事项一次性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