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禄市镇“言和堂”调解室创新实行“1+N+N”多元调解机制,坚持“握手言和、多元调解”工作理念,通过上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排查、普法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不断创新举措,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真正实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服务不缺位,工作不断档,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华蓥品牌”。

友好邻居纠纷起,多元调解促言和
今年8月初的一天,三圣寨村民许乾平在禄市镇上赶场回家后发现自己辛苦养了几年的老鸭子竟无故的死在了自家的田坎旁,与此同时,邻居向祥芬家的狗“大黑”一身泥巴的在鸭子旁边转来转去。
许乾平认为肯定是向祥芬家的狗把他的鸭子咬死了,于是便去找向祥芬讨要说法并要求赔偿,但向祥芬以没有人现场看到是自己的狗咬死了许乾平的鸭子为由,明确拒绝进行赔偿。
经过几次交涉,双方由争吵慢慢变为了谩骂甚至最后动了手,多年关系融洽的邻居为此成了仇人,许乾平气不过,多次扬言“要让向祥芬一家人好看”。
不久,华蓥市禄市镇政法委员赵子程带领“言和堂”微矛盾多元流动调解室在日常走访摸排中了解到两家的矛盾后,立即组建了由“言和堂”调解室调解员为1名首席调解员,驻村民警、律师、村干部为3名义务调解员,熟悉本村情况的乡贤老者2名为特邀调解员的“1+N+N”多元调解团队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团队在详细调查矛盾经过和前期研讨后,决定上门对两家的矛盾进行调解。
化解矛盾有法宝,疑难问题出高招
虽然是赔偿家禽这样的“微矛盾”,但“言和堂”多元调解团队为避免“小事拖大,民事转刑”,仍旧做足了“会前准备”,力争调解成功。通过调阅《言和堂调解指引性意见》《言和堂调解“十字诀”》等以前开展调解工作后研讨归档形成的经验“法宝”。
调解员们认为,许乾平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养了多年的老鸭子死了,承担的经济压力确实较大,向祥芬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且从双方描述推断,向祥芬的狗咬死许乾平鸭子的“可能性”确实很大,但调解团队了解到向祥芬性格要强、为人很爱面子等情况,便采取“迂回策略”,以两家是多年邻居为由,请向祥芬以资助许乾平家孩子读书的名义“资助”一定金额现金并赠送一只幼鸭给许乾平喂养,这样一来,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用心为民强服务,和谐幸福人人夸
“感谢言和堂上门调解,让我们多年的邻居没有因为这一点小事造成更大的矛盾,又耍好了。”至此,向祥芬、许乾平终于“握手言和”,既消了怒气又解了心结,双方又恢复到了以前的友好邻居关系。
“言和堂调解室变静态化坐班受理调解为主动化上门一对一开展调解服务,将调解室建在群众'家门口',让矛盾误会消除于萌芽中”。华蓥市禄市镇党委书记刘波介绍道。
同时,“言和堂”通过“四有四同”(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台账、工作制度相同、调解流程相同、氛围营造相同、服务水准相同)的品牌化标准推进镇村两级及流动“言和堂”建设,统一制定《言和堂工作制度》《言和堂现场调解规范指南》《言和堂调解流程》等规章制度,极大丰富了“言和堂”的品牌内涵。
截至目前,“言和堂”共开展走访排查165次,开展普法宣传87次,收集社情民意36条,调解矛盾纠纷26件,其中调解成功25件,调解成功率达96%。
如今的禄市镇,支持党委政府工作的多了,“唱反调”的少了;懂理守法的多了,胡搅蛮缠的少了;友好协商的多了,打架争吵的少了。群众之间遇到了什么矛盾纠纷,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相见言和堂,万事好商量”。
(申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