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
南京发布消息
计划明年底在1200多个村居
实现家事调解工作室全覆盖
家务事如何“断”清?
新时代“枫桥经验”如何在基层落地生根?
让我们走近当地3位人民调解员
听听TA们怎么说
去年,南京累计调解家事纠纷1.2万余件。这一年,南京市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周晓红连轴转,办了60多件。每天,哪里有纠纷找她调解,她就骑着“小电驴”上门服务。
7月15日,周晓红如约来到莲花北苑小区处理纠纷。“我要告他!”一见周晓红,张晓(化名)就说起自己的糟心事。
今年5月,张晓在莲花北苑租下一个房间,入住时他一次性交了4个月房租。房东还让他交一整年的物业费960元。住了两个月,张晓向房东提出不租了。但房东说,张晓要赔800元违约金,还让他马上搬走。
周晓红认真听着,时不时插话。“合同上有没有约定”“对方是不是二房东”……了解情况后,她说:“违约金要交,押金不退,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你是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人,合同上你签名了,依法你要埋单。但是,你有权住到期满,而且莲花北苑的房型我熟悉,每个房间不到10平方米。算起来,你的物管费一年也就几十元。对方收960元,没道理。”
“房东骗我交了960元,我能告他吗?他还威胁我,这事必须‘法院见’。”张晓忍不下这口气。“要在法律框架下维权。”见张晓情绪不稳,她建议,把房东叫来,大家坐下来谈,单独跟房东交涉时最好录音录像。
此后3天,周晓红天天带着张晓找房东“谈判”。起初,房东态度很强硬,既不退钱,还要赶张晓走。见此,周晓红从法律上说理“房东在收取物业费上不合理,要承担法律后果”,劝房东换位思考。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纠纷顺利化解。
“人民调解员要懂法理、知世故,还得通心理学,干起来不容易啊。”周晓红说着,骄傲和自豪写在这位老调解员的脸上。
“融冰”,是南京市南炼新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吴晓辉给工作室起的名字,寓意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居民有大事小事,都来这里找我们。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调解面向的多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老人赡养这些事,会不会剪不断理还乱?
“和稀泥是没用的,要掌握窍门,简单点说就是安抚、倾听、去现场、劝导。比如,居民刚来的时候情绪非常激动,调解员要先安抚两方情绪,再听他们说事。倾听也不是偏听偏信,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事情来龙去脉。
这几年,吴晓辉啃下不少“硬骨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修剪大树那次。
南京炼油厂生活区是一个老小区,有4700多户居民。建房时,这里种植了2000多棵香樟、水杉,几十年没人修剪,有的长到了二三十米,为居民生活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低楼层居民反映,大树严重影响采光,梅雨季家里格外潮湿。大风天气,树枝坠落,有的车被砸得变形。
反对修剪的声浪也不小。“门前屋后的树木是时代见证”“强行锯树破坏绿化”“乘凉的好地方都没了”……高楼层住户的态度十分坚决,使得调解工作难上加难。
吴晓辉说,考虑到居民安全需求、采光需求等,该修剪还得修剪。社区在微信群发布“寻找树木发言人”招募令,请居民们集中协商议事。然而第一轮协商没有取得理想结果。
第二轮协商前,融冰工作室成员们上门走访高楼层居民,希望大家换位思考。“如果您住一楼,树叶遮盖,常年见不到阳光,屋子很潮又有霉味,您会是什么感受……”一遍遍劝说下,不少居民想法松动了。
调解量很大,我们工作室37个人,面向的是小区4700多户家庭,调解员每天挨家挨户做工作,跑了一个多月。
经过前两轮协商,居民们意见已经相对统一。第三轮协商会上,年过八旬的老工程师、看着树木长大的退休老人、中青年职工代表等各抒己见,商讨树木修剪标准、修剪下来的树枝到哪里去、日后维护等问题。
经过多次协调,这场耗时近两个月的纠纷终于顺利化解。如今,物业每月定期巡查,发现空心树、枯树或者树枝影响居民生活,都会及时处理,社区环境越来越好。
去年,融冰工作室调解矛盾纠纷360余件。吴晓辉感慨:“人民调解员就是要朝着‘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当地’的目标不断前进。”
“进门一杯茶,坐下慢慢说”,是人们来孝陵卫司法所申请调解前的固定程序。调解员潘建新常年备着一包一次性纸杯,“第一次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有点情绪,喝杯茶,消消气。”
老人赵故生(化名)有一儿一女。2014年6月,赵故生受伤出院后,儿女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接下这件纠纷后,潘建新多次走访劝说,好不容易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儿女轮流照顾,两个月换一次。可去年夏天,潘建新接到老人女儿来电,对方表示实在没办法继续赡养老人,但可以出钱。
“双方互相不体谅、不理解,我一个外人要插进来调解,难度可想而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每次去老人家里,我都会带点水果,努力展现我的耐心和诚意。
调解不是一味以情动人,一切还得放在法律框架内。孝陵卫街道某住宅小区建成后,地下车库一直对外出租。2017年,车库违建被拆除。
业主们认为产权应该属于全体业主所有,要求恢复使用车库的权利,但与开发商交涉没有结果。潘建新第一时间进行详细调查,并找到专业律师共同研判。然而,调解多次没有结果,人民调解员建议业委会向法院起诉。
案件审理中,双方始终存在分歧。司法所与法庭、社区、业委会等多次找开发商调解。最终,开发商同意将地下车库全权交还业委会管理,车库恢复停车功能。
潘建新说:“调解纠纷‘零激化’,少不了高质量法律服务的支撑。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民法典相关书籍,用于学法懂法。平时,律师来说法,大家都踊跃旁听。调解员只有自己懂法,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