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杉
临近中秋,“纸螃蟹”热卖。受高温影响,今年螃蟹很有可能减产,很多人担心拿着螃蟹礼券兑不到货。媒体调查发现,很多商家的螃蟹礼券,不仅优惠幅度更大,而且从过去的三年有限期改成了今年的无限期,其理由正是“打消消费者的顾虑”。(9月5日《扬州日报》)
乍听起来,这个理由还是站得住脚的。消费者不是担心今年螃蟹减产,到时兑不到货嘛,那就推出无限期礼券,今年兑不到可以明年,明年兑不到可以后年,这样总没有后顾之忧了。可问题是,礼券无限期,就能保证售卖礼券的商家会无限期存在吗?看看往年大量积压的礼券,这恐怕不是杞人忧天。
“纸螃蟹”的出现,不是一年两年了。销售模式的创新,好处不必怀疑。商家吃到了最大的“蛋糕”,既减轻了销售压力,还可以根据预售情况精准组织销售;而养殖户可以据此更好地指导生产、扩大销售;消费者随兑随吃也确实方便。但是,近年来“纸螃蟹”有些变味了,消费者针对“纸螃蟹”的投诉和疑问也越来越多。
从往年的经验来看,虽然手里拿着蟹券,但要想吃到、吃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每年都有消费者反映,真要兑现的时候,商家总会推三阻四,很难及时拿到货。商家会打太极,发货始终在路上,有的干脆玩上了“水上漂”,人都不见了。消费者好不容易拿到货,却发现好的变次的,大的变成小的,公的变母的,和想象中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消费者只好自认倒霉,因为即便找到商家,商家也是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甚至置之不理。去年,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螃蟹礼券兑换难等投诉发布的“双节”消费提示称,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媒体曾经报道过“纸螃蟹”背后的“生意经”,一些商家根本没有基地,也没有准备组织货源,就开始大肆印制礼券。一张礼券,面值500元,商家以400元的价格“批发”,营销售人员再以500元的价格对外出售。没法兑现怎么办?很简单,消费者是会遗忘的,兑换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忘记。仅仅是“遗忘的收益”,就让不少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了。市场上还存在回收礼券——营销人员一边以500元的价格销售,一边再以250元的价格回收,然后再以300元的价格返卖给商家。印制、销售、回收、转卖,一条龙下来,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一只螃蟹没进没卖,没有见到“泡”的情况,商家和营销人员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这样的“纸螃蟹”脱实就虚,已经有了证券化趋势。一路空转,问题积淀了下来。蟹农不仅没有多卖出多少蟹,反而会在被误导后对市场情况误判,收益没有保障。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冤大头”,拿着螃蟹券,却连螃蟹的腥气都闻不到。而回收红火的背后,意味着有些人拥有大量的礼券,那么,这些券是从哪里来的?每到过节的时候,纪检部门都会提醒“廉洁过节”,不是没有道理。也许一张蟹券金额有限,但数量多了,性质就完全变了。这里的廉洁风险点,不能不引起重视。
“纸螃蟹”不能打错了算盘。往年有限期三年,今年变成了无限期,真是为消费者着想吗?还是精心设计出的陷阱?有律师认为,“纸螃蟹”属于预售券,而无限期券比有限期券的风险还要大,建议将此类非一次性兑换螃蟹的预售券纳入到预付卡管理办法及其细则明确的监管体系中去。一年又一年,“纸螃蟹”还要带着疑问爬多久?捆上监管的绳子,这确实是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