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沙龙 > 儿子不愿养母亲,母亲将百万房产赠予扶养人是否有效?

儿子不愿养母亲,母亲将百万房产赠予扶养人是否有效?

发布时间:2022-09-24 来源: 中国长安网 作者:佚名

  

  众所周知,父母与子女是最亲近的直系血亲,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一旦父母过世,继承开始,子女理应成为继承父母遗产的最优先继承人,毕竟父母不将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难道还会送给外人不成?如果从法律的角度看继承问题,在有遗赠扶养协议、遗嘱等存在的情况下,“父(母)死子(女)继遗产”的事情或许就没那么简单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依法对一起遗赠扶养协议纠纷案作出一审裁判,判决被继承人的前夫作为《遗赠扶养协议》扶养人,尽职履行照顾义务,获得协议约定遗产的案件。案件经二审终审维持原判,现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基本案情

  戴某是柳州市柳北区某村村民,2013年城乡改时因自建房拆除获得一套150㎡的安置房作为补偿。因看病急需用钱,戴某与征地办协商,将原分配的150㎡安置房换成了90㎡加补偿款20多万元。2020年3月,年事已高的戴某因病离世。

  戴某生前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戴某与男方庞大某于1986年结婚,二人婚姻期间共同生育一子庞小某,庞大某于1992年因故离世;第二段婚姻,2012年戴某与男方蔡某经人介绍认识并于2014年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或收养子女,后二人因感情不合于2017年经法院调解离婚。

  戴某在结束第二段婚姻后,于2019年开始病情逐渐恶化,由于长期卧床,需要人陪护照顾,而早年拆迁获得的20多万补偿也已用得所剩无几,戴某于是求助儿子庞小某,庞小某不但不顾不理,而且还表示不愿意负担母亲日后的治疗费用。伤心无奈之下,戴某找到前夫蔡某协商扶养及其过世后的殡葬事宜,并在律师的见证下签订了协议书,详细约定了医疗、饮食起居等生活安排及扶养遗赠等事项的权利义务。协议中明确约定,前夫蔡某如能按该协议书约定事宜尽职尽责履行义务,待戴某过世之后,其名下90㎡安置房的房屋权益则赠与蔡某。

  戴某与蔡某签订上述后,蔡某依约履行义务直至戴某离世。但当蔡某处理完戴某的身后事,拿出《协议书》主张自己的权利时,却遭到了庞小某的强烈抵触。因庞小某拒绝配合蔡某完成戴某名下房屋的过户手续,且经多次协商无果,2021年12月,蔡某将庞小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蔡某合法继承戴某名下房屋。

  审判过程

  2022年2月,柳北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庭审中,双方围绕究竟是以《协议书》还是以法定继承形式继承戴某名下房屋各执一词。

  蔡某诉称

  蔡某诉称,其与被继承人戴某是在戴某无钱医病又急需人陪护照顾,而自己儿子却不顾不理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书,是由戴某先行聘请律师商议并草拟《协议书》,后找到蔡某协商后,双方是在律师见证下自愿签订的。其已依约尽职尽责履行了扶养义务,并妥善办理好戴某丧葬身后事,应按照协议约定内容继承房产。

  庞小某辩称

  庞小某辩称,其不同意蔡某的观点。

  第一,蔡某出示的《协议书》并非是被继承人戴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当年戴某因看病急需用钱,在特殊的情况下,戴某被迫才与蔡某签订了协议;

  第二,蔡某并未按《协议书》约定履行义务,且《协议书》中约定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蔡某扶养照顾、安葬戴某仅花费数万元,却约定其在履责后能获赠价值百万房屋,显然是不公平、不对等的;

  第三,子女是父母最亲近的人,父母生病子女当然会出钱出力,况且子女继承父母遗产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遗产不留给子女,而送给外人的事情。庞小某表示,戴某名下的房屋应按法定继承处理,对于蔡某扶养、丧葬支出的开销,可以从戴某的遗产中扣除。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继承人戴某与蔡某签订的《协议书》,性质上属于遗赠扶养协议,协议签订过程是在见证人的见证下签订完成的,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法院予以确认。

  关于庞小某主张蔡某未尽约定义务的观点。法院根据现有证据所查明的事实,蔡某对戴某生前尽了照顾义务,在戴某死后也为其处理了殡葬等事宜,法院认为蔡某有权依据协议约定取得戴某名下房屋。

  关于庞小某主张其作为子女也有出钱出力照顾母亲戴某,子女理应天经地义继承父母遗产的观点。

  首先,戴某在疾病缠身,无钱医治、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与蔡某签订《协议书》,约定由蔡某对戴某进行照顾、支付医疗费并处理丧葬事宜,戴某将其财产赠与给蔡某,系戴某对自身权益的处分,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应认定有效。庞小某作为戴某的儿子,在戴某患病情况下未履行其本该承担的主要赡养、照顾义务,在戴某去世后又以对法定继承人明显不公为由,主张法定继承分配案涉房屋,有悖常理,法院对于其主张不予支持;其次,戴某与蔡某签订《协议书》,并不排斥其他亲属、朋友基于亲情、友情对戴某进行照顾,故法院对于庞小某的上述辩称不予采信。

  综上所述,法院依法判决原告蔡某受遗赠取得戴某名下房屋的所有权利。

  庞小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法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方式有三种,即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扶养协议。法定继承是由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直接继承;遗嘱继承是依照被继承人生前遗嘱进行继承;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订立的,以被扶养人生养死葬及财产的遗赠为内容的协议,这类协议在我国的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已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它常常能在老人自主、自愿的情况下,更好的满足老人晚年所需的物质供养、精神支持或陪伴。但由于受遗赠人大多与被扶养人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甚至可能是由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或组织担当,有着较强的商事性,加上有偿遗赠付出的金钱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受遗赠人所取得遗产的价值,导致继承开始后,法定继承人往往因为没能分到遗产或少分遗产,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本案中,被继承人的儿子正是因为存在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为何其没能继承母亲遗产这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与受遗赠人发生了继承纠纷。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被继承人的儿子一直表达的是因自己可能无法继承房产而产生的强烈抵触情绪,却从未有自己对母亲是否尽孝赡养的反思,这着实令人唏嘘。

  根据案件证据,还原到被继承人与前夫签订协议的画面,不难发现无助老人向子女求助,当确定子女不愿意履行赡养义务时,最后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寻求了一条有人愿意为其养老送终的解决“方案”。作为子女本身,既然选择了“赡养老人不尽孝”,那继承开始也就“遗产无份莫懊恼”。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赡养老人是每个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每个子女都应当怀揣着一颗尊重老人、敬爱老人的心,尽心竭力奉养好自己的父母,使其安度晚年,让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成为能继承到的最好“遗产”。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广西高院)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56/2022-09/20/content_126714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