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平利县兴隆镇熊儿沟村,县政法联合宣传小分队队员黄纯炳(左)在进行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建设宣传(资料照片)。通讯员 张婷摄
“为了帮我家规划产业,网格员马友元操碎了心。”12月5日,平利县洛河镇莲花台村村民张学平说,“我常年在外务工,马友元多次打电话劝我回乡创业。今年春天我回家后,马友元又上门和我一起谋划产业发展。”最终,张学平采用套种方式种植了19亩玉米和大豆,还养了鸡、羊、蜂。今秋,他家的产业样样大丰收。
“想要兴产业,有人想办法;邻里有纠纷,有人来调解。网格分得细了,村民办事就更方便了。”莲花台村党支部书记黄宜山说。
在全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中,平利县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以“小举措”撬动“大革新”,扎实走好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路子。
“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我担任总网格长,3名支部委员担任二级网格长,9名小组长担任三级网格员。我们13人无缝对接全村9个网格554户人家,对350户放心户每季度走访一次、138户关心户每月走访一次、66户连心户每半月走访一次。”黄宜山说。
在平利县,网格员不但要当好群众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规民约的“监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社会正气的“指导员”,还要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及时响应网格内群众需求。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网’中留。”平利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婷介绍,平利县共建一级网格152个、二级网格482个、三级网格1445个。各村党支部书记任总网格长,各村“两委”班子成员任二级网格长,三级网格员从村民小组长、治安中心户长、公益性岗位人员中择优选聘。三级网格长围绕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帮办代办服务等6个方面的工作,为群众做好服务。
以网格之智赋能乡村之治。平利县整合综治、基层党建、应急管理等多个行业领域基层网格,在网格内将责任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将大小事务一网通办。同时,该县创新探索了网格事项的发现、处置、上报、交办、办结、回访运行机制,形成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联系无遗漏、服务无盲区”的工作格局。
“小顾问”发挥“大能量”
“现在,我们不仅能享受上门的法律知识宣传服务,还可以随时随地电话咨询各项法律事务,真是太方便了。”平利县绿康富硒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高哲的妻子饶朝华说。
今年,平利县创新探索建立“一个市场主体一名法律顾问”机制,全方位为全县农业市场主体做好法律服务。6月15日,平利县成立农业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共同体,选聘40名执业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律工作者和专业人士担任法律顾问,为全县800余家农业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
法律顾问不仅上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还开通微信平台,线上线下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涉法难题,引导农业市场主体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平利县农业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共同体法律顾问办公室工作人员黄维明说:“作为办公室常驻办公人员,我们会给农业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大家提出的疑问。能在电话里答疑解惑的当时答复,不能当时答复的转交法律服务团队快速办理。”
截至10月30日,平利县农业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共同体团队先后接受农业市场主体法律咨询260人次、上门宣传90余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40件次。
“小切口”释放“大效能”
“2017年,我家从太山庙村搬到锦屏社区。没想到,年近花甲的我,住到社区后还找到了一份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我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还能跳广场舞,这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了。”今年59岁的老县镇锦屏社区居民刘治琴说。
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平利县推行‘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做法,让1000多户4000多名群众先后从11个村搬迁到锦屏社区。近几年,社区以小课堂、小菜园、小管家、小餐厅、小市场等‘十小工程’为切入点,以宜居、宜业、宜养的环境和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务措施,保障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社区、乐享新生活。”
据介绍,平利县已有近10万人口搬迁到新居,陆续建成了110个安置区,一大批“以地为生、以农为业”的“农民”变成了“社区生活、务工为业”的“居民”。
为了推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尽快融入新生活,平利县创新探索推广“新社区、新工厂、微服务、微治理”的“两新两微”模式,通过发展新社区工厂,帮助居民就业,以乐业稳人心,通过“十小工程”解决生活“大问题”,在微服务微治理中创造品质生活,让搬迁群众住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进一步把“平安顺利 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记者 秦骥 通讯员 熊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