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民主法制 > 形式更加丰富,立法更接地气——地方立法实践新观察

形式更加丰富,立法更接地气——地方立法实践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2-12-25 来源: 河北省公安厅 作者:佚名

  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十八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地方立法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不断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开门立法”汇聚民意民智

  作为联结人民群众和立法机关的“民意直通车”,自2015年以来,我国基层立法联系点数量不断增长、工作形式不断创新,“开门立法”成果显著。

  “我们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基础,向辖区延伸设立立法联络单位、立法信息采集点等,形成了四级联动、各具特色的工作格局,使立法机关听取意见的覆盖范围更广,地方立法实效更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乐秦说。

  湖南充分发挥9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对60余件国家法律、地方性法规草案提出1000余条意见建议;浙江建成覆盖全省域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将立法征求意见范围扩展至全省112家代表联络站……

  据统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设立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1个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还带动省一级、设区的市一级人大建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立法工作充分汇聚民意民智。

  “小切口”“小快灵”让立法更接地气

  “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避免“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上位法的问题。近年来,各地聚焦社会关切,积极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实践,让立法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以山西出台的《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为例,规定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培育引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岳普煜介绍,近年来,当地还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制定教育督导条例等,都是紧盯具体问题,让“小法办大事”。

  广东从粤菜发展的“小切口”着眼,形成促进粤菜发展的统一制度规范,以法治之力擦亮“粤菜师傅”金字招牌;福建出台规定禁止中学以下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短短5条规定切中问题要害,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表示,这些地方法规切口小、挖掘深、措施实,短小明快、精准管用,把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到了解决突出问题上。

  区域协同立法探索更加丰富

  在立法数量明显增多的同时,地方立法形式的探索也更加丰富。特别是区域协同立法,在跨区域河流、大气等生态环境保护,疫情联防联控,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较为成熟的京津冀地区,近年来,三地推出了近60部协同立法项目,共同就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授权政府为保障冬奥会举办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出台相同文本的条例和决定,在全国率先实现不同立法主体在机制制度上的有机融合与协同突破。

  辽宁本溪、丹东和吉林通化、白山协同立法保护浑江流域水环境;山东指导设区的市协同立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湖北指导武汉、黄石等地立法促进武汉城市圈公共交通一体化……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助力地方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加强民生保障,从促进数字经济到保护数据安全,近年来,地方立法实践的触角向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不断延伸,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机制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元。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许安标表示,下一步,各地要自觉主动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立法需求,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发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修好路、铺好轨”。


原文链接:http://gat.hebei.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3464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