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民老郭的儿子临近大学毕业。为了支持儿子创业,老郭打算把名下一套商住公寓提供给儿子注册公司。2022年3月,老郭前往市场监管局办理手续,却被告知这套公寓里已经注册了4家公司。
不请自来的“幽灵”
公寓是老郭两年前投资购买的,为了省心省力,一直委托中介公司打理,自己只需要定期收取房租,从未拿来注册过公司。
到底是谁把公司“开”在了自己的公寓里?老郭很费解。
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老郭,现在注册公司实行住所地申报制,只要有住所地的证明材料,即房产证、租房合同,就可以在房子里注册公司。公寓的房产证一直由自己保管,只有一次……
老郭回想起了两年前的一幕。在签订托管合同时,中介公司的小刘拿过房产证去复印。
那会是小刘干的吗?老郭当即去向小刘求证。
在老郭的追问下,小刘才说出了实情:“叔,我们确实把你的房产证复印件卖给了别人去注册公司,但是这些公司没有在你房子里经营,对你出租房子也没有影响。而且,当初我们签订的《房屋托管协议》可是白纸黑字把会出租地址的事情写进去了,不信你看看。”
小刘找出了《房屋托管协议》给老郭,在长达8页的托管合同中,小刘给老郭指出了这样一条:
“甲方办好房产证及时交于乙方租房备案、出租注册、办公使用。”
老郭一看更生气了,“我是让你们帮我出租房子,可没有同意你们把我的房产证卖给别人,这些公司注册在我这里,万一出了事找上我怎么办!你赶快让他们去给我注销了!”但几天后,小刘告诉老郭,这些地址卖给了中间商,中间商又去卖给了别人,现在他也联系不上这些公司的法人,没法注销。
无奈之下,老郭向市场监管局投诉。
经过调查,市场监管局将老郭公寓里的公司列入地址异常名单予以处理,老郭儿子的公司终于得以顺利注册。本以为事情就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几个月后,老郭接到了民警的电话。
一条出售个人信息的产业链曝光
原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在2021年底接群众举报,有房产中介人员擅自出售房东房产证等个人信息,而老郭正是该批案件中的被害人之一。
经过数月侦查,一条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浮出水面:多家房产中介公司、托管公司以每条25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房东房产证复印件给地址商,地址商加价转手给财务代办公司,财务代办公司承接虚拟注册公司业务,并使用房产证照片及伪造的租房合同办理工商登记。
案发后,公安机关共抓获中介公司从业人员、地址商、注册代理公司从业人员20余人,涉及被害人600余名,违法所得140余万元。
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本案中不少被害人签订的托管合同中包含了所谓的“地址租赁”条款,但这些条款普遍存在含义模糊不清的问题。涉案中介人员在与房东签订房屋托管协议时,故意不履行提醒和告知义务,以此欺骗房东签订“授权”条款,并擅自将房东个人信息高价出售给承租人以外的第三人,绝大部分房东从未察觉合同中暗藏“陷阱”,一些细心的房东发现并将该条款划去后,其个人信息依然被中介人员出售。
检察机关认为,朱某某等人未经房东许可,非法买卖提供包含姓名、身份证号码、房产证等在内的个人信息,不仅涉嫌刑事犯罪,还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这些信息使被侵权人的身份、房产被精确定位,且存在信息被继续倒卖、泄漏以及被再次利用的可能,导致众多不特定人员的信息长期面临受侵害风险,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扰乱个人信息正常的收集、使用、流通秩序,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2022年11月,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先后对中介朱某某等17人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并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目前案件正在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