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仅有几十页的刑事案件卷宗,涉案金额2万元,可能涉及的罪名却有四、五个。近日,辽宁省黑山县人民检察院刚接到这个案子的时候,承办检察官有些挠头,不免感叹,“又得掉些头发了”。
莫名其妙被银行告上法庭,到底因为啥?
2020年4月的某一天,犯罪嫌疑人陈某带被害人张某某到黑山县某银行办理贷款,事先商议办理下来的贷款一人用一万,并由犯罪嫌疑人陈某承担两万元的利息,可陈某却有歪心思。张某某办理贷款过程中,陈某得知相关密码,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绑定了银行卡。次日,在收到贷款办理成功的短信通知后,陈某找到张某某一起吃饭,席间以帮助查看贷款是否办理成功为由借走了张某某的手机,后使用张某某的手机银行将办下来的两万元贷款转到自己卡中,再利用张某某不懂业务,始终欺骗其贷款尚未办理成功,且一直没有归还贷款。
2022年,银行起诉张某某贷款未还,张某某这才知道真实情况,遂报警案发。
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陈某抓获后,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2022年12月末,公安机关以陈某涉嫌诈骗罪向黑山县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是偷还是骗?再小的案子都不能马虎
从证据角度讲,侦查机关的取证比较扎实,从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转账记录等完全可以相互佐证,案件事实一目了然。但对本案的犯罪事实应该如何评价,却有些争议。
虽然本案涉案金额仅有2万元,但是法律适用问题却代表对刑法罪名的理解,代表着法律蕴含的原理,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职责,对再小的案子都不敢马虎。
对于犯罪嫌疑人陈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承办检察官认为,虽然陈某确实使用欺骗手段取得了被害人的手机,但是被害人张某某事先并不知道贷款办理成功,更不知道他的银行卡里有2万元的贷款,并没有基于犯罪嫌疑人的欺骗交付钱款的过程,这不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承办检察官决定,这个案件的本质还是犯罪嫌疑人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财物,更加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刚性监督”与“双赢共赢”如何兼容?
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对侦查机关认定的犯罪事实、量刑情节、罪名适用进行审查是检察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案中,检察机关将侦查机关认定的诈骗罪改为盗窃罪,更体现了检察监督的刚性。那么如何在刚性监督的同时实现双赢共赢的办案效果,这就给办案部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涉嫌盗窃罪后,承办检察官主动联系侦查机关办案人,解释了相关罪名的构成要素,分析了本案适用盗窃罪的理由,并对类似案件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也进行了扩展讨论。
侦查机关办案人表示,完全同意检察机关改变适用罪名的决定,这个案子也为以后办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明确的解题思路,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近日,黑山县人民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盗窃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完全支持了本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