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推动在职党员民警八小时之外参与居住地的矛盾纠纷化解,为身边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等,把基层社会治理延伸到家。2022年,该局党员民警累计在“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万余起,为居住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4665件,直接帮助群众1.6万余人次。
搭建党建“新家园”
泰州在职党员民警分散居住在3市3区。为确保民警“始终在党、时刻为民”,该局党委搭建党建工作“新家园”,2022年,泰州市公安局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发动全市公安机关在职党员回居住社区(村)报到,参与环境整治、开展扶弱助残等系列服务活动。
据了解,该局在职党员民警在居住地社区(村)可自行选择参加便民等5个类别服务队中的一个或多个,并通过社区(村)党务公开栏、微信群,亮身份、亮服务、亮联系方式。每个人的服务评价由社区(村)党组织和居民通过双向测评,年度总评结果直接运用于公务员年度考核。
“我们通过开辟这一党建工作阵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上,紧紧围绕身边人、身边事,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泰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刘宇轩说。
让乡亲们得实惠
“党员民警回到社区(村),既可自行或接受群众的求助开展服务活动,也可组团开展服务活动,同时必须参加社区(村)组织的集中服务活动,让群众得实惠。”泰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王中文说。
兴化市大营镇大营村因S465省道穿村而过,各类交通事故多发。大营派出所民警万德华回村后,主动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商量解决之策。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牵涉到公路管理、交通等职能部门,他们一同推动将此事列入当地民生项目。相关部门在省道与县道交叉路口安装防护栏后,再也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民生“吹哨”,民警“报到”。推行党员民警“各回各家”以来,无论是社区党组织安排的服务事项,还是民警走访排查中了解的民生诉求,他们均能做到“即时响应”。
“如果不是您帮助解决了我老婆的户口难题,她连医院都住不进去,还不知道会出啥事呢。”兴化市垛田街道村民王某感激地对垛田派出所民警王洪钟说。
去年9月24日,王洪钟了解到王某的妻子因病急需住院治疗,却因没有身份证无法入住。由于王某妻子的户口在原籍已被注销,王洪钟通过跨区域联动,取得了其身份信息证明,最后通过异地补录的方法,解决了王某妻子的户口难题。
“我们在单位有‘责任田’,回到家里有‘自留地’,都是为了百姓,顺手的事,一点不耽搁。”王洪钟说。据了解,王洪钟去年累计为群众上门办实事82件。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党员民警回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最大的优势是人熟、地熟、情况熟,参与居住地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得心应手。
去年11月19日,姜堰分局张甸派出所副所长王国平在其居住地了解到,同村一村民在另外一名村民经营的浴室洗澡时发生意外身亡,死者亲属情绪激动,矛盾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王国平主动介入调解,并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过4天的劝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王所长回村报到,可帮了村里不少忙,我们村发生的10多起矛盾没有一起出村子解决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兴军说。
党员民警回社区(村)报到,不仅延伸了警务工作触角,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环节,也为基层增加了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