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哨”“桥头堡”作用,以“法官进网格”工作为抓手,厚植“融入+调和”理念,联合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网格员等解纷力量,整合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创新打造“融和法庭”,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普法宣传服务,不断深化诉源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格参与 源头解纷零距离
“老童,幸亏有你这个‘百事通’,不然这起纠纷化解在第一步就‘难产’了。”
这是海安法院南莫法庭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由于无法联系到被告,调解工作难以推进。南莫法庭调解员陈元华向被告所在村的网格员童生林打听情况。热心肠的童生林不但帮忙找到被告,还积极参与了纠纷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南莫法庭诉讼服务大厅内放着一本厚厚的电话簿,上面详细记载着法庭辖区范围内各村居专、兼职网格员的联系方式,卷起的页脚见证了它的使用频率。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推动查人找物事半功倍、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是海安法院“融和法庭”的生动实践。
为切实提高网格员的法律知识储备和调解能力,各法庭开通了网格员法治“加油站”,2022年以来共为网格员提供“菜单式”培训50余次,包含法律知识讲解、调解技能传授、调解经验分享等各项内容,为矛盾纠纷“格”中化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业力量的注入,弥补了我们工作中的短板,让我们参与纠纷调解的底气和信心更足了。”青墩村网格员刘海军高兴地表示。
府院联动 多元解纷提效能
王某与张某原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一子。双方协议离婚后,约定张某名下房屋归王某所有。但此后张某拒不配合办理过户,王某将其告上法庭。张某态度异常强硬,认为王某有赌博习惯,房产过户后会被王某挥霍。
为做好案件稳控,避免矛盾激化,海安法院高新区法庭受理该案后,牵头召集派出所、司法所、妇联、村居等多部门组建攻坚小组,开展案件研判,以保护子女合法权益为切口,动情晓理。最终,原、被告双方达成将案涉房屋过户给婚生子的一致意见。
多部门联动是海安法院“融和法庭”创建的重要一环。该院人民法庭不断深化府院联动,加强与辖区政府部门、基层组织的联络,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多措并举共画多元解纷“同心圆”。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定期召开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会,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联合市妇联制定家事调解员培育“种子计划”,通过法治宣讲、跟班学习等方式,推动家事纠纷调解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吸引了300多名基层妇女工作者参与其中。2022年试点创建13个“无讼村居”,试点村居诉讼案件量同比下降41.7%,诉源治理减量工程成效显著。
凝聚一体化推进工作合力,更好撬动矛盾纠纷化解杠杆,法庭辖区内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在区镇2022年度表彰大会上,高新区法庭获评“保驾护航先进单位”,曲塘法庭获评“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墩头法庭获评“服务经济发展先进单位”“长安墩头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赋能 智慧解纷不打烊
“支云庭审系统、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支云e站……墩头法庭充分利用这些系统平台为群众提供了智慧诉服,让我们切实享受到了司法‘数字红利’。”在人大代表走进法庭活动中,申如东代表对墩头法庭的工作予以高度肯定。
“我们一直秉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根据院党组要求,3月底我院将实现未设立人民法庭的乡镇‘支云e站’全覆盖,到时候乡亲们在站点就可以享受网上立案、线上开庭、一网通办的司法服务了。”在向人大代表介绍工作情况时,墩头法庭庭长毛蓉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海安法院始终坚持强基导向,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支云庭审系统、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江苏微解纷等线上服务平台接入“融和法庭”,实现多元解纷平台在基层的广泛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过程中共调解纠纷1800余件。
同时,该院从实际出发,六个人民法庭深入辖区村镇,与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民调主任进行常态对接,建立工作微信群,形成了辐射13个乡镇207个村居的司法服务网格。法官随时推送典型案件、接受法律咨询、听取意见建议,司法服务从固定空间、固定时间转为随地接入、即时沟通,赢得了一致好评。
基层法庭在此基础上,融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墩头地处海安西北部里下河区域,是苏中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素有“味稻小镇”的美誉。墩头法庭干警主动拉“群”结对,邀请村社干部、农技专家、承包大户等进入微信群内,开展群直播,针对“种植技术指导”“生产资料购买”“劳务人员雇佣”等问题答疑解惑,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