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期盼,为书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司法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以公正高效权威获得的客观评价,也是衡量人民群众对司法认可与信任的重要标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提升司法公信力,既是检验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牢牢守住司法生命线的内在要求。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审判工作永恒的主题。司法审判公不公正,效率高不高,不是由法院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群众作为公平正义的感受主体,最关心的是案件办得公不公道、快不快,这本质上就是“公正与效率”的问题。就此而言,“公正与效率”也就成为了司法获得公信力的核心所在。人民法院要以“公正与效率”为切入点,以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工作落脚点,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
狠抓办案质量,以最大力度实现司法正义。办案质量是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人民法院要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聚焦主责主业,尊重审判规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厘清善恶美丑,明定是非曲直,融法理情于一体,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感受,成为筑牢司法公信力的基石。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程序公正实现案件审理裁判公正,让司法公信力体现在司法程序的全过程、各环节。建立裁判规则提炼和典型案例示范机制,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避免因“同案不同判”导致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下降。完善“四类案件”精准识别和智能监管机制,正确处理好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规范审判权力运行,严把案件质量关。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虚假诉讼、滥用诉权等不诚信诉讼行为,健全甄别发现、线索移送、案件查处机制,加大惩治力度,净化诉讼环境,提升司法权威。同时,做好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和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赢得在理、输得明白,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看得懂的方式赢得司法公信力。
紧盯解纷时效,以最快速度兑现司法承诺。迟到的正义是打了折扣的正义,高效司法是人民的期盼,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以最快速度推动纠纷化解,减少人民群众解纷的成本。人民法院要突出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调解、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构建起立体多元的解纷工作大格局。发挥诉前调解的解纷功能,健全司法确认制度,优化诉调对接流程,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诉讼负累。持续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构建“立审执破访”一体化衔接机制,探索实施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用更高效率跑出审判“加速度”。聚焦解决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深入推进执行综合集成改革,完善执行督促机制,强化拒执打击,提升执行案件自动履行率,打造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依法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及时兑现。不断加大长期未结案清理力度,通过强化流程管控、分级督办、领导包案,逐案施策、逐件落实,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切实加大积案清零的力度和深度。
厚植为民情怀,以最实举措提升司法温度。为人民司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司法领域的体现,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人民法院要着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难点堵点。不断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健全配套机制,强化诉前调解与登记立案的衔接,不断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拓宽立案通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记小案件事关大民生的道理,妥善审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涉民生案件,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个案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利用“互联网+”法院优势,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数字应用,确保司法服务全天候“不打烊”,实现群众办事全流程“网上办”,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参与诉讼。拓展司法服务普惠化的宽度,在司法服务的“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注重特殊群体参与诉讼的司法保障,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开辟绿色通道,提升人民群众的诉讼参与感和体验度。畅通群众信访渠道,扎实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坚决做到“有信必复”,持续推进涉诉信访从程序性回复向实质性化解转变,在解决疑难复杂问题中更好赢得民心。
加强队伍建设,以最硬铁军扛起司法担当。法院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司法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权威,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评价。因此,人民法院要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为重点,抓实建强高素质法院铁军,把每位法院干警打造成为彰显司法公信力的一面镜子、一个窗口。全面抓牢政治素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法院工作实际真正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司法审判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和实干效果,真正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深入抓实业务素质,重视专业能力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领导干部要带头调研,关注人民群众涉诉难点、痛点、堵点,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满足人民群众对诉讼解纷的根本要求。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素质,把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严管厚爱,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严格落实“三个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代表委员监督,筑牢公正廉洁司法的底线。
民之所向,法之所立。对标“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要求,人民法院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期盼,为书写法治中国建设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