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拍卖、鉴定、交易,看起来服务周到的古董买卖背后,是一个除了卖家全是骗子的陷阱。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合同诈骗案出庭支持公诉,在藏匿逃逸8年后,主犯禹某某终于被绳之以法,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半,并处罚金10万元。
禹某某今年41岁,曾是一家拍卖公司的业务员。2015年,几位同事商量着单干,拉他一起入股。几人一起成立了上海华圣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古玩藏品拍卖交易等业务。为包揽下游的鉴定业务,禹某某又注册了上海古缘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针对华圣公司交易的藏品开展检测鉴定。
然而,禹某某等人成立公司并不是真的想好好经营,而是干起了诈骗。华圣公司经营内容主要分为展览业务和拍卖业务。业务员根据卖家留在网上的信息主动联系,邀请他们把藏品放在公司陈列展览,或者参加公司定期举办的展览会,有时公司去澳门、新加坡等地举办拍卖会,卖家想要参加都得交一大笔报名费、服务费。
在展览会或拍卖会现场,买家看中展品后,便会按照古董行业的规则,要求卖家提供检测证书,证明藏品的真伪以及品质价值。华圣公司便引导卖家去古缘公司做检测鉴定,签下交易协议书和服务合同,支付一笔5000元至44000元不等的检测费用。有时,华圣公司还会声称,买家已经支付了保证金,要求卖家也支付相应的保证金。
实际上,古缘公司一共只有一台检测机器,只能检测碳元素,无法检测年代、品质等,检测人员也不具备相关从业资质。就这样,卖家将藏品送到古缘公司后,无论本身品质如何,古缘公司都只会出具报告,称该藏品与买家要求不符合。于是,交易被取消,卖家已经交的鉴定费、保证金也拿不回来了。
在上当受骗的人群里,有不少是60岁以上老年人。案发后,他们才知道,人头攒动的交易会现场,除了卖家外全是华圣公司花钱雇来的“演员”。这些人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报酬是每天120到150元。到现场后,他们和卖家攀谈议价,提高卖家的交易欲望。这些“托”会假装敲定一个藏品并催促交易,然而根本没有交易的经济实力,支付的“买家保证金”也是华圣公司提前安排好的,唯一目的就是引诱卖家走进圈套,掏钱去做鉴定。
经查,2015年5月至11月期间,华圣公司涉案金额达220余万元。虹口检察院指控,禹某某与他人结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