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首提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了4年。为了《条例》更好贯彻实施,提升本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今天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条例》执法检查启动会。
记者了解到,本次执法检查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在执法检查中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依法推动解决《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执法检查重点聚焦以下七个方面:
(一)法定责任落实情况。生活垃圾管理综合协调机制落实、执法监管、分类投放管理责任落实,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实施等情况。
(二)生活垃圾管理规划与设施建设情况。相关规划、计划等制定落实,以及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三)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情况。源头减量措施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落实等情况。
(四)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末端处置情况。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场所加强分类投放管理情况,以及垃圾收运、末端处置能力等情况。
(五)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低价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湿垃圾处置利用等情况。
(六)社会参与情况。居(村)党组织领导下,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业主落实“四位一体”协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以及生活垃圾管理社会共治等情况。
(七)《条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法规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将于7月份听取和审议检查本市实施《条例》情况的报告。
50余件配套制度确保《条例》实施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截至目前,该局已牵头制定实施了包括《道路及公共广场废物箱配置导则》等在内的31件《条例》配套文件。同时,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文件23件。
上海垃圾分类的成效显著,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35%左右,可回收物回收量基本稳定在日均7000吨左右,有害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日均2吨左右,生活垃圾“三增一减”趋于稳定。全市已建成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难点问题
误了垃圾投放时间,垃圾无处可去,怎么办?
市绿化市容局指出,上海源头分类实效还未达预期,小部分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干湿混投现象有所回潮,小包垃圾等不文明投放行为、居住区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此,市房管局会同市绿化市容局进行了专题研究。下一步,市房管局将配合绿化市容部门加强对各区和属地街镇指导,对于小区业主有延时投放管理需求的,引导业主大会就相关事项进行表决。物业服务企业依据业主大会依法通过的管理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配合业主委员会落实好延时投放管理。
本市将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事件处置机制。对于物业服务企业屡次劝阻、制止无效的居民,研究增设转派城管部门的相关流程,遏制违规投放行为。
过度包装、一次性餐具引发的“垃圾增量”如何破?
市绿化市容局坦言,本市推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源头减量工作仍有难题需探索破解之策,如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外卖平台一次性餐具的供应选项设置和商家主动提供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等,整改落实的力度还需加大。
市邮政局介绍,本市已有超过2500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快递包装回收设施,到2025年实现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今年本市将大力实施“9254”绿色工程。到年底争取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5%,深入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循环次数达到5000万次,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4000万个。同时本市探索制定相关团体标准,探索研究本市快递绿色服务认证试点工作。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将在做好一次性餐具及商品包装物减量线下执法工作的同时,对商品包装物开展线上买样抽检,进一步拓宽相关违法行为的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提升执法覆盖面。同时,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执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宣贯,强化执法效果。
据悉,2022年,全市出动监管人员16.05万余人次,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11.73万余户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217户次,处罚81户次,罚款人民币19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