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凉山到大上海,从不知电脑为何物到保研人工智能专业、硕博连读,从走出大山到回报大山……出生于四川省会东县的“95后”博士生杨孟平不仅通过寒窗苦读、不懈努力,完成自我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还始终心系家乡,尽己所能致力于为家乡的“控辍保学”作贡献,其劝学扶智的实践受到广泛关注。
因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深刻感受到家乡与城市的鲜明对比,更因为希望更多孩子认识读书的价值,杨孟平走上了劝学扶智实践道路。从2015年开始,他每年坚持回乡,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激励孩子们坚持学业、走出大山、改变家乡。不仅自己投身于教育扶智,杨孟平还发动同学一起点亮大山孩子心中的那盏灯。2019年暑假,杨孟平不再是一个人劝学,他带领的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心灯”实践团队,带着VR一体机、无人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跨越2220公里,攀爬2500多级钢梯,在大凉山深处开展以科技体验为主的夏令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近8年来,他走过7个村庄,深入10余所学校,累计影响帮助了2000多名学生,先后鼓励20余名辍学学生回到校园继续读书。在杨孟平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影响下,家乡越来越多的人坚定相信“读书有用”。读书成才和尊重知识的氛围,在村子里日渐浓郁。
有人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点亮的意义既在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视野,也在于触动内心潜能、点亮内心梦想,释放出无穷的力量。许多人像杨孟平一样,致力于为乡村的孩子开启未知,点亮潜能。在云南华坪,“燃灯校长”张桂梅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贵州六盘水,语文老师顾亚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乐器并组建乐队,让大山里的摇滚之声得以翻山越岭,被更多人听到……教育扶智,更是扶志。他们用自身学识、阅历、经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为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激励他们以更自信、勇敢的姿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情系大山、心系家乡,杨孟平劝学扶智的征途未完待续。越来越多的“燃灯者”用责任和担当为孩子们点亮人生,鼓励和激发他们的灵魂和心智,更多孩子将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发现人生的无限可能。(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