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监督线索146条、发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上游犯罪嫌疑人线索24条、筛查出银行错误数据10余条……这是年初以来,沈阳市苏家屯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数据模型筛查出的。
“为实现类案监督、推动社会治理、构建法律监督新格局,我们于今年初加大了大数据模型的研发,通过多次与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工商局、银行等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极大地丰富了大数据模型应用场景。”沈阳市苏家屯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向记者介绍。
今年4月初,办案检察官在提前介入审查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过程中,发现贺某出借的一张其名下的银行卡虽产生大量流水,但未核实到任何被害信息,因此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将该卡用于帮助电信诈骗使用,使案件定罪产生困难,公安机关经过多次查找仍无法找到线索,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案件中的一个小细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银行账单备注了‘二类卡’,我们就想,既然存在‘二类卡’,那么一定还存在其他‘一类卡’。于是我们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名下多张银行卡数据比对,最终发现该犯罪嫌疑人还隐匿了一张用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虚拟银行卡,成功办理了该起案件。”办案检察官说。
“既然该案无法查找到被害人信息,那么一定存在上游犯罪的嫌疑人信息。”检察官再次通过大数据查询到该起犯罪的上游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信息,进而发现新的犯罪线索,并将查询到的犯罪嫌疑人信息移交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苏家屯区检察院构建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监督模型”,使采用隐蔽手段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嫌疑人在大数据的辅助监督之下无所遁形,切实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精准度,真正实现从“个案监督”到“类案治理”的转变。“我们还构建了‘棋牌社伤害案件监督模型’投入实践应用,目前已筛查发现案件线索8条。”
“我们还将继续构建‘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检察监督模式,不断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以检察工作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振兴突破。”办案检察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