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国门名片”系列报道①
陈畅:风雪天路,喀喇昆仑“守边人”
编者按
“枕戈待旦,匹马当先。雪原不畏寒,云岭不惧险。”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移民管理警察始终坚守在国门一线,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近日,记者分赴各地探访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第二届十大国门卫士,推出寻找“最美国门名片”系列报道,记录他们的奉献与担当。敬请关注。
5月的喀喇昆仑腹地,寒风依然裹挟着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在警营。
5月8日,记者乘机飞越几千公里,乘车上了有“天路”之称的新藏公路,穿越荒漠、戈壁、雪山、悬崖,历时19个小时,终于在昏黄的夜灯下见到了陈畅。
陈畅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叶城大队库地边境检查站政治教导员,个子不高,眼含血丝,双颊留下了常年被高原紫外线和风雪侵蚀过的痕迹,白发早已悄悄爬上了头顶,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很多,与记者握手时坚定有力。
“这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除了雪的白,就是土的黄。”陈畅说,自从19岁上了喀喇昆仑高原,他就再也没有挪过地方,一干就是20多年。
野云万里无城郭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
山,刀削般险峻,直插云霄。库地,当地人意为“猴子都翻不过的山”。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库地边境检查站位于新藏线160公里处,就坐落在这险峻的山间河谷,驻地平均海拔3500米,90%以上都是雪山戈壁,昼夜温差达20摄氏度,年平均风力在6至10级,绿色植被稀少,方圆100多公里大都是“无人区”。
入夜,除了检查站执勤点有点点灯光,整个营区都笼罩在苍茫夜色中。“这里没有长明电,我们靠光伏发电,今晚最多撑3个小时。”刚进营区,陈畅就急忙对记者说,“手机充电的话,要趁早。”
“其实,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多了!”想起20多年前的情景,陈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刚来的时候,我们住的是宿营车,没电没信号,洗澡还得靠煤炉子烧水。”陈畅至今还记得,他们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站哨,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厕所是露天的旱厕,“风刮得你根本蹲不住”。
那时候,吃水是最大的困难,只能自己挖井打水。陈畅曾由于长期喝矿物质含量高的井水,得了肾结石,手术后才慢慢康复。
“与海拔比高度、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没有营房,陈畅就和战友们自己动手建;没有电,他们就想法子自己发电;没有放心水,他们就找净水器过滤;地上不长草,他们就翻山越岭找来能适应高原的土和树……如今,营区从一辆宿营车变成了4层楼房,民警们也喝上了放心水,营区内还种下了高原白杨、绿色草坪、大棚蔬菜……“眼下越来越好。”陈畅乐得合不拢嘴。
20多年过去,一批批战友来了又走,陈畅却始终扎根在这里。他每周都会深入边境、辖区开展巡逻踏查、隐患清查,饿了吃自带的馕,渴了喝山泉水,寂寞了对着雪山大声吼,20多年如一日,守护着百余公里边境线和0.89万平方公里辖区的安宁。
黄沙百战穿金甲
“对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清晨,寒风呼啸,喀喇昆仑高原的阳光还未照进山谷,一群羊正沿着山沟悠闲地啃着杂草。
“看!就在这里,我们曾经历了一场生死决战,多亏了陈教导员。”顺着民警于金勇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新藏公路拐弯处有一座土山坡,坡后壁立千仞,一条小溪从山中蜿蜒流出。
那是2013年11月19日,多名不法分子利用夜色掩护企图从库地边境检查站辖区越境。冰天雪地,寒风似刀。当天凌晨5时左右,雪不停地下着,眼前漆黑一片,陈畅主动请缨前往处置。
“快!隐蔽,有炸弹!”陈畅突然发现不法分子从土山坡往下扔自制炸弹,立即发出了战斗指令。瞬间,无数自制炸弹落在眼前,刚入警的宋江惊住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陈畅急中生智,飞起一脚将宋江踹倒在地隐蔽,炸弹随之炸响,火光冲天。“要不是陈教导员,我可能连命都没了。”说到这里,宋江有些哽咽。
硝烟弥漫,战况激烈。陈畅的手上、脚上多处灼伤。顾不上这些,他冲锋在前,组织战友们依托有利地势压制火力,迅速完成了搜捕、围守、伏击、处置任务。
“英勇、果敢、机智。”这是战友们对陈畅的评价。每次战斗,他都临危不惧、灵活机动,多次带队痛击不法分子,全胜而归。
“对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陈畅语气坚定地对记者说。
这些年,他和战友们检查过往人员230余万名、车辆150余万辆,查获了一大批危爆物品管制刀具,被当地群众誉为喀喇昆仑“守护神”。“我们检查站就像一道铁闸门,守护着新藏线,也守护着通往边境的道路。”陈畅无比自豪。
风雪天路鱼水情
“有陈教导员在,我们都放心”
午后,阳光照耀雪山,金光闪闪。
“走,我们巡线去。”陈畅带着巡逻车队,沿着新藏线出发了。
新藏公路,因全程高海拔、道路艰险而被称为“天路”。
记者上了陈畅的车,行驶不到半小时,海拔已超过4500米。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雪。狂风卷起冰碴拍打车窗,路越往上越难走,记者大口喘着粗气,头疼欲裂。
在新藏线220公里处,陈畅指着一处悬崖告诉记者:“有一次,我们在这里救了28条生命。高寒缺氧,我们几乎成了身处险境的群众唯一的希望。”
那是2011年3月11日,气温零下20摄氏度,一辆客运班车在拐弯时冲下悬崖。陈畅火速到场抢救受伤群众,为28名伤员赢得了宝贵救援时间。
这样的救援,20多年来陈畅参加过无数次。兴祚矿业公司负责人张代宏告诉记者:“一次,这边发生泥石流,路被冲断了,我们公司有十几个工人没吃没喝。是陈教导员带着民警送来了食物,救了我们。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就是大救星!”
叶城县西合休乡帕合甫村库地小组组长巴依斯深有同感。他告诉记者:“发生融雪性大洪水时,是陈教导员冒死带队把全村人转移;孩子生病急需送医时,是陈教导员驱车160公里送孩子到县城就医……”巴依斯一口气讲了十几个这样的故事,“有陈教导员在,我们都放心”。
夜幕降临,巡线6个小时后,陈畅带队回营。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检查站。
晨曦初露,朝霞照亮了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把一片诗意般的祥和抖落在高原之上。“库地边境检查站”七个红色大字分外耀眼,陈畅走向执勤点的脚步坚定有力,在天路上留下了一个如山般的背影。